總而言之,行軍打仗,絕不是兒戲,即便是如此充裕的時間,也不是所有的軍馬都可以按時抵達集結點,有的軍馬可能走失,有的可能沿途耽擱,有的可能失去了音訊,總總可能發生的狀況,不一而足,畢竟十幾萬人,絕不是十幾萬頭豬,人和人是不同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各自的身體素質也各自不同,唯一約束他們的,也只有軍法,不過軍法的用處,也只是威懾而已。依然還有許多不足之處,畢竟……執行軍法,要求的從上到下的武官體系都能夠恪守同一個標準,而這……顯然太難太難了,武官也是人,也有好惡之分。遇到自己討厭的人,可能還未觸犯軍法,都要給你幾鞭子,遇到喜歡的,即便觸犯軍法,也都可以免罪,既然武官摻差不齊,那麼軍法的效力自然也就大打折扣,無法做到違法必究。使人對於軍令生出敬畏之心,從而使整個軍馬做到令行禁止。
不只是如此,因為浩浩蕩蕩的大軍需要補給,人都要吃喝,因而糧草最是關鍵,即便你想要急行軍,若是走的太快,糧草補給就成了大問題。偏偏負責供應糧草的都是徵募來的民夫,所謂地老弱病殘。他們每日的腳力畢竟有限,若是你的軍馬走的太急太快,把民夫遠遠甩在了後頭,結果可想而知。
行軍打仗的過程,是最嚴禁劫掠的,也就是說。當你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大可以隨意處置你的戰利品,甚至放縱部下劫掠百姓不會有任何的問題,可是在戰爭過程中,劫掠乃是大忌。一方面,你若是劫掠,必定要耽擱時間,一個村子,你總需要數十個兵丁去搶奪,可是一來一回,即便能搶回幾頭豬,上千斤糧,也未必能供應這十幾個兵丁多久,而一旦如此,那些原本恪守中立的百姓就不同了,反正你要搶,地方上自然為了自保,往往會有激烈的反抗,如此,就可能帶來許多不必要的損傷。
總而言之,就地補給決不可行,在拿下洛陽之前,聯軍對於軍紀還是頗為上心,他們好不容易集結了這麼久,就等著一鼓作氣開始猛攻洛陽,可是萬萬想不到,那秦少游的賊軍,居然如此迅速,在這集結的短暫時間裡,居然從函谷關來到了這裡。
這……簡直就是天兵天將啊。
韋陳亮不明白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事實上,他心裡非常清楚,就算是自己明白,也已經沒有了意義,現在最重要的理應是迎戰,時間已經刻不容緩了。
他只好冷冷一笑:“即便對方急行至此,諸位也不必憂慮,他們匆匆而來,必定勞頓不堪,我等以逸待勞,定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
說出這番話的時候,他心裡底氣不是很足,不過是提振別人計程車氣罷了。
浩浩蕩蕩的軍馬齊頭並進,秦少游便在神策軍的隊伍之中。
九萬大軍,分為兩路,一路是一萬五千的神策軍,直接自西面殺奔而來,目標直指對方的大營。
另外一路,人數則有七八萬之多,則以迂迴包抄的形式,迅速的佔據各處高地。橋樑、渡口,而後陳兵於兩翼,形成了包抄之勢。
秦少游顯然這一次目的非常的明確,他想要以最快的速度,將這支聯軍徹底的全殲。
不是擊潰,是全殲。
所以,他分兵,下令五軍營趁著對方沒有反應過來的功夫,先截斷對方的退路,而真正擔任主攻的軍馬,則是神策軍。
一萬五千神策軍速度極快,他們並不是韋陳亮所說的那樣,是疲於奔命而來,顯然一個個靜氣十足,士氣高昂。
幾日功夫,行軍數百里,自函谷關而來,這顯然是一個不可完成的任務,不過秦少游卻是完成了,某種程度來說,他一早就知道,自己能夠做到。
想要完成,其實非常簡單,這一切的一切,都得益於自己領地內密密麻麻的運河系統,這些年來,秦少游幾乎做的最大的事,便是不斷的開拓運河,一條又一條,連線著每一個縣城,在這個時代,任何的交通工具,顯然都遠遠及不上運河更加便捷,陸路行軍,同樣的距離,可能需要一個月,可是透過運河,卻只需要短短的數天時間,因為陸路需要繞過前方的大山和沼澤,官道也並非是筆直,一旦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濘,行路更加艱難,最重要的是,陸路運糧,不但需要徵募更多的民夫,也會耽誤許多寶貴的時間。
可是水路,卻能規避掉所有的問題。
自然……秦少游深信,自己想得到運河,韋陳亮也一定想得到,不過他並不擔心韋陳亮事先會有察覺,因為任何人都明白,想要用水路運載九萬大軍,還有兩三萬的民夫,這顯然需要花費足夠長的時間進行準備,首先,你需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