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濟說說很簡單,結果可苦了那些科技人員。
因為技術條件限制,這些核廢料中的u235含量遠比50年後的含量要高。每天與這些放shèxìng極強的核廢料朝夕相處就是一大危險。然後核廢料需要至少400°的高溫才會燃燒。如何讓這麼多的核廢料在同一時間燃燒霧化可是個大問題。最後如何創造出一種能將油輪頂部甲板徹底掀開,讓霧化的核廢料完全飄出船艙的定xìng爆炸也是個大問題。
與這幾個問題相比,之後如何讓霧化的放shèxìng氣霧佈滿整個摩爾曼斯克上空就簡單多了。因為與n1同時行動的還有另兩艘船。
與n1相比,o1和f1中裝的東西要正常的多。這兩艘油輪內裝的都是烈xìng炸藥以及……硝酸銨。唯一的區別僅在於兩者的比例不同。
在n1船艙內,德國人裝入了至少1200噸的烈xìng炸藥。這些炸藥一部分由德國自己生產,更多的則來自於“變sè龍”意外俘虜的盟軍彈藥運輸船。
1200噸的烈xìng炸藥是什麼概念?在挪威海戰中將“德意志”船尾炸掉的那枚魚雷只有300公斤,2006年朝鮮第一次核試驗引爆的核彈相當於1000噸烈xìng炸藥的爆炸威力。雖然與廣島爆炸的那顆15萬噸當量的原子彈相比,威力不值一提。但足以完成任海濟摧毀摩爾曼斯克20多個泊位的計劃。
o1的“o”便來自於德語單詞“ordinary”。意為“普通”——採用常規炸藥的普通“武器”。當然在那些科技人員眼中o1一點也不普通。
我們都知道炸藥爆炸需要大量空氣。而炸彈的殺傷方式也包括破片與衝擊波,。因為炸藥裝得太多了,多到連德國人自己也沒信心能成功引爆這些炸藥,然後再讓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從油輪內完全宣洩出去。
與o1相比,最後的f1要誇張的多。前兩艘船都只是將船艙塞得滿滿的,可f1不僅在船艙內塞了一堆東西,還將最上層的甲板給挖開了,德國人在中間又用木板做了個簡易夾層。夾層上又堆滿了各種罐子。罐子內裝滿了硝酸銨和硝酸鋁的液態混合物。
是的,在任海濟計劃中f1就是他對於未來雲爆彈的試作品。最初任海濟想用液態氫作為雲爆劑。結果遭到馮·布勞恩的抗議。這個未來的火箭之父支援液態氫是用來裝填火箭的最佳燃料,不能為了戰爭而減緩人類走出地球的腳步。他甚至大膽的威脅任海濟,如果減少液態氫的供應,v2的研究將會大幅減緩。於是任海濟妥協了。
馮·布勞恩的v2研發團隊原本是德國民間宇宙航行協會,不過因為資金困擾一直沒有取得實質xìng發展。
任海濟想要戰術、戰略甚至是能搭載核彈的洲際導彈。馮·布勞恩等人的研究成果能讓德軍在v2的研究上少走許多彎路。因此兩人合作後,任海濟一直對馮·布勞恩的研究團隊保持著寬容的態度。在全德國,有資格、有膽子和任海濟光明正大唱反調的組織只有兩個——以維爾納·海森堡為首的“潘多拉魔盒”小組以及以馮·布勞恩為首的“v2”小組。
最後三艘裝滿了各種奇怪“物資”的油輪直衝摩爾曼斯克的港口。油輪上的船員們在油輪全速航行前便已從船上撤離。三艘失去控制的油輪先後一頭撞上碼頭的泊位。巨大的慣xìng讓這些油輪如推土機一般衝上陸地100米後才停下龐大的身軀。
就在港口區的蘇軍驚訝地看著這些失控,衝上陸地的油輪時。安置在船艙內的定時炸彈爆炸了。定時炸彈由引爆了堆在寬闊的船艙內那些炸藥,三艘油輪幾乎在同一時間爆炸。因此弗羅洛夫只聽到一聲爆炸。
n1的炸藥順利掀開了油輪最上層的甲板,霧化的核廢料隨著爆炸升上天空,。在一旁o1與f1爆炸產生的蘑菇雲中,迅速以摩爾曼斯克港口區為中心,向四周擴散。
o1的爆炸撕裂了早已被略微切割的船體。油輪的外殼成了四散的破片。巨大的船體碎片帶著水線下的藤壺、水草以及鏽塊四散飛濺。輕易砸毀了那些在泊位旁高聳的吊車,壓扁了下方的蘇軍防空陣地以及紅軍士兵。爆炸產生的衝擊波與f1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混在一起,向外擴散。最接近港口區的建築、樹木瞬間就被推倒,變為一片瓦礫。
與o1爆炸相隔沒幾秒,f1再次發生爆炸。爆炸引燃了那些先前被拋擲空中的硝酸銨和硝酸鋁的液態混合物,天空中接二連三地傳出輕微的爆炸聲。摩爾曼斯克港口區上空,北極圈原本冰冷的空氣開始急速升溫。遠遠望去數十個火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