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想要再度奪回斯摩稜斯克,再度打通奧爾沙路橋。最好的證據就是德國人在不停增強中央集團軍群的兵力,而對於他們的北方集團軍群則是以補充物資為主。很明顯,德國北方集團軍群的任務僅僅只是依靠手中現有的兵力牽制住蘇聯紅軍的兵力,而德國中央集團軍群才是42年的攻擊主力。
對於斯大林來說,斯摩稜斯克絕對不能再度落入德國人手中。卡廷森林這種會產生政治問題的地方必須在蘇聯人控制之下。斯大林可不想和德國人再來一次口水戰,畢竟為了維護蘇聯政府聲譽,有些事只有蘇聯人自己知道就可以了。
在會議上斯大林反覆強調無論如何斯摩稜斯克絕對不能丟。對此鐵木辛哥等人表示理解,不過這些將軍們都是從軍事角度來理解斯大林這個命令。只有伏羅希洛夫才知道斯大林這個命令中蘊含的深層意義。
會議進行到一半對於下一步該如何行動蘇軍最高統帥部又產生了分歧。
斯大林強調斯摩稜斯克絕不能丟,可現在德國人的主攻方向將是斯摩稜斯克。如果現在將已集結在列寧格勒的部隊重新調回來,來加強斯摩稜斯克的防禦。很可能部隊還沒到達,斯摩稜斯克就已遭到德軍圍攻甚至淪陷了。然後北方方面軍又因為沒有足夠的兵力突破德軍防禦,進入波羅的海三國。很可能最後蘇聯紅軍在撲騰了半天才發現自己白白浪費了大好時機,結果在整個1942年一無所獲。
經過一連串爭執後,斯大林在伏羅希洛夫的勸說下最終選擇了讓步。蘇軍主攻方向依然是波羅的海三國,只是之後從東方調集來的預備隊則用以加強斯摩稜斯克防禦。蘇軍決定與德軍互打進攻牌。
是德軍重新奪回斯摩稜斯克?還是蘇軍搶先一步透過波羅的海三國從側面威脅德國中央集團軍群?
與蘇聯人一樣煩惱的還有英國人。
丘吉爾最近過得可以說是如坐針氈,巨大的壓力讓他原本閃亮的禿頭都有些暗淡下來。
大英帝國通向勝利的道路遠遠看不到盡頭,在無邊的黑暗中大英帝國必須使盡全力才能抵擋住來自各方的巨大壓力。
在托維與坎寧安的努力下,冰島機場終於恢復正常運作。不過距離大英帝國最終取得大西洋上運輸戰的勝利卻依然遙遙無期。“齊柏林”與“興登堡”的重新出港,讓整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如臨大敵。再加上“卑斯麥”與“提爾皮茲”這兩艘戰列艦,讓英國海軍官兵們的神經都快蹦斷了。英國人的海上生命線依然受到德國海軍的威脅。而居住在英倫三島上的人們生活條件依然沒有得到任何改善。只要一天沒有接到擊沉這四艘船的訊息,丘吉爾就一天心神不寧。
因此在日軍向東南亞高速推進的時候,丘吉爾並沒有像歷史上那樣派遣戰列艦前往支援。結果當日軍佔領新加坡後,丘吉爾這個至遠東方面軍不顧的行為成了反對派們攻擊的主要手段。反對派們認為如果丘吉爾派遣艦隊前往遠東支援,日本人就不可能佔領新加坡。(嗯……如果依照歷史來看,就算丘吉爾派了艦隊去。結果也是一樣……順便再搭上那些船……)
之後日本在東南亞的快速擴張也讓丘吉爾緊張萬分。這個國家的軍隊用令德國人都為之汗顏的速度高速擴張著。軍隊騎著腳踏車,靠著雙腿一路向南掃蕩。在趕走了遠東的荷蘭人,英國人,美國人後這個國家的軍隊似乎很快就能開進印度。大英帝國的遠東方面軍現在正處於腹背受敵的狀態。遠東方面軍已經沒有精力,也沒有實力去支援北非戰場了。可偏偏在這個時候,德國北非軍團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又開始行動了。
重新休整後的德國北非軍團一邊高唱著《我們的將軍隆美爾》,一邊沿著海岸線再度向東前進。他們在指揮官隆美爾的帶領下,從英軍個部隊之間的連結處穿插而過,將解決包圍圈中英軍的任務交給跟隨在他們身後的義大利人,之後高速殺向哈爾法亞隘道。
雖然早已做好準備,奧金萊克依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這個優秀的英軍指揮官沒想到作為陪襯的意軍在行動上如此果斷,迅速。
好吧,其實意軍只所以一反常態,如此勇猛是因為現在的英軍已經不是41年的那支北非英軍了。缺少人員,裝備以及補給的英軍雖然依然有著堅強的意志,但戰鬥力卻一落千丈。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奧金萊克再優秀也無法指揮著這麼一支缺兵少糧的部隊與兇猛的德軍交戰。這個時候最喜歡欺負弱小的義大利人面對無法還手的敵人,也變得勇猛起來。
1942年,任海濟在下一盤棋,一盤很大的棋,一盤大到足以害死德國與他自己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