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律制度和社會意識形態。文學屬於上層建築中的社會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是與經濟基礎相對的一種上層建築形式,指上層建築內部區別於政治、法律制度的話語活動。文學作為意識形態,一方面最終決定於社會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它與經濟基礎的關係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有距離的,它往往要與上層建築中政治、法律等中介的環節與經濟基礎發生聯絡。
1文學是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一般社會本質。
2文學在社會結構中處於一個重要位置。現在人們把社會結構分為三大層次,即經濟、政治、文化三個基本結構。文化結構是指哲學、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觀念、宗教觀念、藝術等社會意識的聯結方式。意識形態屬於社會意識範疇,在文化結構中,各種意識形態各有特點,又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制約,構成了文化結構的整體。
3文學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和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第一,文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從理論和實踐上講,文學都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經過能動創作的文學作品顯然要高於生活。第二,社會心理是文學反映生活的中介環節。
4文學從本質上說是意識形態。作為意識形態,文學具有普遍的屬性,也具有特殊的屬性。文學的普遍屬性在於,它是一般意識形態。一方面最終決定於社會的經濟基礎,即對於文學的情形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來說明;另一方面,,它與經濟基礎的關係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和有距離的,它往往要與上層建築中政治、法律、等中介的環節與經濟基礎發生聯絡,而經濟基礎對於文學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也要透過政治等中介環節才能發生支配性的作用。
3、怎樣理解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
1審美意識形態,是指與現實社會生活密切纏繞的審美表現領域,其集中形態是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等藝術活動。審美意識形態在意識形態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作意識形態的富於審美特性的種類,但另一方面又滲透著社會生活以及其他意識形態的因子,與它們複雜地糾纏在一起。因此,審美意識形態不是審美與意識形態的簡單相加,而是指在審美表現過程中審美與社會生活狀況相互浸染、彼此滲透的狀況。
2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是指文學的審美表現過程中與意識形態相互浸染、彼此滲透的狀況表明審美中浸透了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巧借審美傳達出來。具體地說,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表現在,文學成為具有無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話語與社會權力結構之間的多重關聯域,其直接的無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總是與深層的功利性、理性和認識性等纏繞在一起。如果從目的、方式和態度三方面看,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表現為無功利性與功利性、形象性與理性、情感性與認識性的相互滲透狀況。從目的看,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表現在,文學不帶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無功利的,但這種無功利本身也隱含有某種功利意圖;從方式看,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表現在,文學處處以形象感人,但也含有某種理性;從態度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