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到秦老家裡,心想,此地空氣清新,景象別緻,要是長期在這樣的地方生活,想不長壽都難啊!
迴廊盡頭,一個鶴髮童顏的老人正在茶桌上烹茶。縷縷茶香隨風而來,沁人心脾。
“秦老!”唐易立即上前,恭敬說道。
“來就來,帶什麼東西啊,坐!”秦老擺擺手,讓中年人接下唐易手中的兩盒禮品。中年人也就此離去。
“秦老,我叫毛逐,冒昧打擾,還望您見諒!”毛逐站在唐易身邊,也恭敬說道。別說,這小子平時大大咧咧,真到關鍵時刻,還有模有樣的。
“你也不用客氣。”秦老點點頭,又對唐易說道,“你的運氣看來是擋都擋不住了,又撿漏了?”
“說起來,還得感謝娉婷,我們一起逛古玩市場,她買了一件青花筆筒,我買了一個釉裡紅小盤。”唐易點頭。
“這孩子!”秦老笑道,“看著你撿漏,她也手癢了。”
“那是件同治民窯的精品青花人物筆筒,也不錯呢。”毛逐介面道。
“嗯?小夥子張口就來,也很不簡單啊!”秦老看了看毛逐,“在哪裡高就啊?”
“跟著唐老闆混唄,現在學歷史不好找工作。還請秦老多多指教。”毛逐笑道。
“哈哈哈哈。”秦老也笑了起來,“年輕人只要好學,我們這些老頭子又豈有不教的道理?古玩文化,博大精深,不要只看到風光的一面,關鍵是先要能吃得苦。”
唐易和毛逐不由得一起點頭。
接著,秦老又對唐易說道:“拿出來看看吧。”
唐易開啟錦盒,取出了釉裡紅雙魚小盤。
“好東西!”秦老還未上手,只是看了一眼,就直接說道。真正的大家,經過日積月累的沉澱,過手的東西不計其數,對於東西的好壞,往往有一種驚人的直覺,這種直覺絕不是純主觀的東西,反而應該是一種高深的眼力的瞬間體現。
但是,對於剛入門的人來說,卻切記不要相信直覺,那不僅不是眼力,而且是一種武斷和魯莽。
“釉裡紅,乾隆官窯的精品······”秦老拿起小盤,然後又看了一眼唐易。對於秦老這種大師級人物來說,根本就不需要看底款,斷代上手而知。
他之所以看了唐易一眼,是因為他感覺到,如果只是一件精美的乾隆官窯小盤,恐怕唐易不會這麼著急來讓他掌眼。
ps:算是趕回來了。新的一週開始了,繼續厚顏求花求收藏求票票!
第33章 百萬殘器
唐易沒有說話,而是用一種熱烈的目光回應秦老。
秦老想了想,終於翻轉手腕,看起了底部。
“殘了······”秦老眉頭一皺,似乎有點兒覺得可惜,但是,當他的目光落到底款上時,表情中突然又露出了驚喜。
“蝸寄!居然是蝸寄······”
說罷,秦老拿起小碗,走到陽光照射的明亮之處,仔仔細細研究起來。
在陽光的對映之下,溫潤瑩白的釉色愈加顯得肥美,而紅色雙魚的髮色也更加豔麗,光影流轉,彷彿是在盤中游動一樣。
“可惜了!要不是底足圈口殘了幾小塊,這個小盤真稱得上是極品。唐英五十多歲才開始學習制瓷,短短時間就已達登峰造極的地步,真乃神人也!不過,好在只是傷在底足,還算不影響觀瞻。”秦老將小盤翻轉,手指輕輕撫動“蝸寄”兩字,若有所思。
“多少錢撿的漏?”秦老復又問道。
“呃,其實,本來是娉婷買那個青花筆筒的搭頭,後來我又加了一千塊錢。”唐易說道。
“什麼?!”秦老驚聲道,“唐英自制的極品,居然讓你這樣拿下來了?!”
“畢竟是一件殘器······”唐易雖然不願意面對,但終究是不可避免的事實。
“這可不是普通的殘器,一來,只是底足微小的缺口,二來,近年來,根本就沒出現過唐英自制並特意留出如此底款的東西,這個小盤,上拍的話,如果讓我定起拍價,不會低於百萬,如果競爭激烈,拍出幾百萬也不是沒有可能。”秦老說道。
唐英,的確是陶瓷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他任督陶官的三十年,正是清代瓷器的巔峰,而他去世之後,清代瓷器便走向了下坡路。唐窯,這可不是隨便就能加上的稱謂。清三代,一個唐窯,一個郎窯,都是官窯器精品中的精品。
乾隆官窯有很多都是唐英主持燒造的,而且市面上並非難得一見。但是,唐英自制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