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治八年八月。
往年這個時候,已經涼下來,夜晚還需加一件薄衫。
但今年的京都依然炎熱。
好在一個月前,瓢潑大雨連著下了半個月,稻田裡的莊稼喝夠了水。
有經驗的農民說,這樣的天,反而有利於水稻掛果,果然京都附近幾個州府的水稻產量比以往要高。
在臨近豐收的那幾天,天氣陡然轉涼。
京都附近的百姓高高興興的收割水稻,收割完水稻,差不多就到種小麥的時候,氣候涼爽。
大家都說今年是個好年。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當他們將小麥種下的時,北方傳來喜報,全殲大遼南下的三萬精兵,後面十萬兵馬不敢再踏入宋境,全線撤退五十里。
百姓討論這個事情的時候,還是在茶館裡喝茶的時候。
“你們聽說了沒有,我們和大遼打仗了,還是大勝仗,全殲了大遼三萬兵馬呢!”
“真的假的?”
“當然是真的,你沒聽說啊?不知道也正常,我是從我爹那偷聽來的,最遲明日,朝廷肯定會有相關捷報入京。”
九月二日,邊境捷報傳來。
舉國歡慶。
這次的仗打的那叫一個悄無聲息,一點動靜也沒鬧出來。
別說大宋百姓在捷報傳來的時候不敢置信,就是大遼到現在都沒緩過勁來,從五月開始乾旱開始,他們就開始籌備這次南下。
誰能想到大宋早有準備。
這次南下想要搶奪附近幾個州府的糧草過冬,哪裡曉得一根毛沒撈著,還摺進去三萬人。
三萬啊!
這次領兵之人,真是太狠辣了。
當得知領兵之人是大宋的樞密使顧卿爵的時候,大遼的朝臣開始痛罵這個顧子淵心狠手辣。
一大臣在早朝的時候大喊:“三萬人啊,就這麼殺了,戾氣這麼重,遲早是要遭報應的。”
耶律仁先道:“蕭冼大人,你這話是在說笑嗎?兩國交戰,談何仁慈,顧子淵殺的是三萬兵馬,而非我們大遼三萬百姓。樞密使大人,你覺得呢?”
北院樞密使耶律乙辛笑而不答。
蕭冼面色漲紅:“那也不能說殺就殺,上天有好生之德……”
“噗呲”
耶律乙辛被蕭冼的話逗得笑出聲來,這才開口:“蕭冼大人,你這不應該當官,而是應該去寺廟剃度。”
耶律乙辛說完,大臣都笑起來。
蕭冼被耶律乙辛陰陽,那張臉青紅交加。
可耶律乙辛在朝中勢力龐大,不依附他的,他倒也不會趕盡殺絕,可要是跟他作對,那是不得好死,只能將這口氣嚥下去。
耶律洪基臉色不好看。
“都消停會。”
耶律洪基頭疼的揉著眉心,這些大臣,每天就是吵吵吵,吵不完的架。
可讓他們拿出解決辦法,一個個又跟嘴巴啞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