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允良打了個哈欠,往房間裡走。
李世安讓關亭把結界撤了。
兩人的一舉一動,其實都在趙瑞的眼皮子底下。
有潘公坐鎮呢,關亭去趙允良的院子,還佈下陣法防止偷聽,他怎麼可能不知道。
趙瑞知道李世安去找趙允良後,饒有興致的放下手中的奏摺:“這麼說,昨日宮宴前來皇家別院,不是心血來潮了。”
內殿就趙瑞和伺候的福吉,還有就是潘公。
趙瑞沒想讓他們回答。
第二日,秋獵開始。
沒有滿山跑,而是四國商量後,準備來一場蹴鞠賽。
一個蹴鞠隊,分為三等,第一等是球頭,設一名球員;第二等次球頭,設兩名球員,第三等就是一般球員,人數七至十三人不等。
蹴鞠起源很早,但流行於宋朝,是後世足球的雛形。
需要用的場地,不多時就用犁耙圈起來,面積夠大,當然了沒有後世正軌的足球場大,佔地大概四五畝。
也沒有完全圈住,只在座有觀看席位的地方才重點圍護起來,以防傷到貴人。
兩方的球門距離大概有十四丈,高約三丈,但球門卻只有一尺多大。(北宋一尺約31-33厘米。)
宋派了十五人,吐蕃也是十五人,交趾國派了十六人,大遼十五人。
比賽規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鞠場’,就是對攻,每一隊先踢三圈,每圈都能踢到對方球門界限內,就算得分,而如果兩隊得分相同的情況下,就是人數多的勝。
現在知道為啥交趾國多派一個人了吧。
人多力量大,他玩的明白。
四隊人馬抽籤,決定對抗目標,李世安似乎很感興趣,要親自抓鬮。
結果出來,宋對遼,交織與吐蕃。
李世安朝拉姆揚了揚手上抓的鬮,綠茶似的開口:“稍後還請吐蕃勇士手下留情啊!”
明明是一副勢在必得的模樣,卻還說出這番話來。
拉姆笑笑:“還請交趾國的勇士賜教。”
等比賽開始,才知道李世安這麼得意是因為什麼,這些人應該是特意訓練過,控球十分厲害,配合默契,不像吐蕃國,完全就是臨時組隊,雖然都有身手,但總是覺得一身武藝無處施展的感覺,就十分憋屈。
第一場似乎沒有懸念,是交織國勝。
李世安笑容滿面,拉姆看著有些生氣,但其實一點波瀾也無,一場蹴鞠罷而已,就讓他贏又何妨,等會不論是遇到大宋還是大遼,他只會輸的更慘,那個時候就笑不出來了。
“好。”
交趾國連贏兩局後,李世安高興的站起來拍手。
第三局,才剛弄明白怎麼玩的吐蕃勇士扳回一局,第四局交趾國險勝。
交趾國與吐蕃對抗,以三比一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