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呂根據毛陳方探得的訊息,宋軍一共約七萬人,這次攻城肯定有死傷,那兩城估摸著各三萬左右的戰力。
黎城的榕城的防禦工事比不得藁城,他們兩路各約三萬八千,對付長時間奔襲又經歷一場鏖戰的宋軍,鄧呂自覺可以應付。
只要將他們落在城內兩天,有蔚州主城趕來的援軍支援,宋軍就會被遼軍甕中捉鱉。
鄧呂也是將這個情況給幾個副將說,鄭副將與李副將跟隨鄧呂幾年,對鄧呂的本事十分信服,信心滿滿的朝各自需要攻克的城池而去。
鄭副將率領的三萬八千士兵是朝黎城方向去,李副將則帶著遼軍往榕城方向。
他們不會想到,還未站穩腳跟的宋軍會主動出擊且速度如此迅速,已經在去往黎城的方向設伏,還設了三個。
第一個設伏點,狄青放了一萬兵力,這一處是峽谷,峽谷兩邊各五千兵力,上面準備了木頭和石頭。
鄭副將走到峽谷前面,讓士兵小心行軍,看這峽谷的地形,極易設伏,可宋軍剛攻下黎城,怎麼可能來得及到這個地方設伏。
當遼軍到達峽谷中間地段,鄭副將命令弓箭手朝兩邊射箭,宋軍早有準備,用盾牌抵擋。
但他們是極速行軍,都是輕裝簡行,帶的盾牌並不多,不少士兵背部和手臂以及雙腿都有不同程度的箭傷。
可是為了不讓遼軍發現他們的存在,即便是被箭射中也是咬牙忍著,不發出一點聲響。同時將事先抓來的不同品種的鳥兒放飛出去。
“鄭將軍,你看!”
旁邊的參將指著空中的鳥兒道:“看來宋軍是來不及設伏,這裡還是安全的。”
鄭副將看到峽谷兩邊驚飛的鳥兒,以防萬一再等了一會。
“眾軍聽令,全速前進!”
“是!”
“全速前進……”
命令一級一級傳下去,遼軍想要快速穿過峽谷,等有一半的遼軍進入峽谷中,峽谷兩邊的宋軍推石頭的推石頭,推木頭的推木頭,射箭的射箭。
遼軍哪裡想到,他們提前探路,還是中了埋伏。
峽谷中,慘叫聲此起彼伏。
等宋軍撤退後,遼軍整頓一番才,竟損失有三千左右的兵士。
“鄭副將,我們還去嗎?”
幾個參將心裡慼慼然。
他們怎麼也沒想到,宋軍的速度會這麼快。
兵貴神速,宋軍將這四個字貫徹的很徹底,他們原本對宋軍還有請示之心,經過這一戰算是徹底打消了輕視之心。
應該說不僅沒了輕視之心,還被打的心裡慼慼然。
鄭副將握著劍柄的左手緊了緊,道:“去,我們的任務是儘快趕到黎城,將黎城團團圍住,困死宋軍,等待蔚州援軍,奪回黎城。不過是損失三千兵士,我們還有三萬五千士兵,圍住黎城兩日,還是很容易的。”
“是。”
鄭副將帶著三萬五千遼軍繼續朝黎城進發。
另一邊,李副將帶著三萬八千兵士火速趕往榕城,哪裡能想到會在這個時候被宋軍伏擊,愣是被打的措手不及,損失極大。
李副將道:“剛才領兵之人你們可瞧清楚是誰?”
莫參將搖頭:“領兵之人看著十分年輕,末將從未看見過此人,應是宋軍新起之秀。”
毛參將說道:“新起之秀怎能有這個能力率領一萬兵士設下如此巧妙的伏擊。從剛才的打法來看,此人用兵絕對是老手。”
“可你我對戰宋軍多年,哪有見過這號人物。”
莫參將的話,讓李副將突然想起一個人來。
“你們可還記得數年前的曾將軍?”
莫參將和毛參將面面相覷!
他們還真想起來數年前的曾將軍,他那把劍曾讓遼軍聞風喪膽。
與他對上的遼軍將領沒有一個能全須全尾的回去。
還好他被調回宋朝都城。
不然……
一回想曾將軍,再回想剛才那個郎君,在劍術上似是有相似之處,且他的劍術更為多變。
“宋朝能人多!”
毛參將感慨了一句。
李副將和莫參將雖然沒說話,但心裡也是這麼想的。
“李將軍,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
“還是繼續行軍!”
這次宋軍伏擊,讓他們損失近五千士兵。
但好在他們的任務不是攻城而是圍城,三萬三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