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2 / 4)

小說:大唐盛花 作者:白寒

此時聽房玄齡道:"長孫大人所言甚是,只是江夏王已然調兵回營,最好的戰機只怕已過。"這兩個人,還虧是一代名臣,一唱一和的,倒變成南英的不是了,站在朝裡嚼舌頭他們可是一等一得好。

"陛下,"褚遂良開口,"兩位大人說得不錯,只是臣認為不追擊有不追擊的好處,而且只怕好處更大。"

"說說看。"李世民隨意抬抬手,不動聲色,看不出是什麼心思。褚遂良朗聲道:"我軍此次目的是討伐高昌國,如此耗費巨大的遠征是以拿下此要塞為目的。此次和西突厥的戰役是靠我大唐以逸待勞和出其不意,我軍幾乎是完勝。若能殲滅突厥全軍自然是好,可是若要勞師北上、追敵而殲,我軍必損,再加上軍隊對地形氣候熟悉程度的劣勢,只怕會折損更多兵力。到時所剩軍力只怕難以一舉拿下高昌,一旦戰情拖延,於遠征之軍只會有害無益。江夏王此舉捨棄了一些利益,但若不費巨力而能拿下高昌國,應是更大的益處。"

滿殿的大臣都不說話,等著聽李世民的意思,李世民頷首,道:"江夏王的奏摺隨著軍報之後到的,也是如此權衡,而且他還說,若不追擊,西突厥摸不清大唐的兵力,他有計策可以兵不血刃地拿下高昌。"

滿殿大臣一聽皆驚,兵不血刃!要知道高昌國已歷百年,國小卻地位牢固,主要在於易守難攻,南英此話聽來,難免有託大的嫌疑,似是為自己不曾追擊突厥之舉所找的藉口。

我卻知道此話一出,南英必有辦法做到,可心裡卻有些難受。西域遙遠,我從他們的議政之中都能聽出那些金戈鐵馬、漫天飛沙,南英那樣清澈如水、溫潤如玉的人,卻要身披戰甲、浴血而戰,他的悲憫、他道家的慧根,不知臨陣殺敵時又是怎樣的感覺?他日兵臨池下,智計用盡,又是所為哪般?

他知道的太多,所以要揹負這些,去建功,去爭權,好有朝一日保我平安,我卻縮在這裡,什麼也做不了。

**

貞觀十三年八月大唐整軍後逼近高昌。因大敗突厥十萬大軍而無損傷,傳到西域各國竟成了大唐二十萬大軍壓境,更有飛騎軍兩萬,可日行千里當時南英日夜兼程趕到突厥後方的騎兵竟被他們形容得不費吹灰之力。還有流傳唐軍的軍師乃是天山崑崙掌門,有預知天下、奇門遁甲之術。

總之,唐軍的一切傳得神乎其神,這一切都頗為值得思索。兵法上總是說虛實之道,多數時候不該告訴敵人我來了,可是此番不但是我來了,而且更有誇大之詞,我實在不明白南英是在用什麼計策,難不成讓敵人嚴陣以待,死守不出,便能兵不血刃的拿下高昌?

九月,大軍在高昌城之外叩門之時,忽然有一個讓人匪夷的訊息傳來,高昌王麴文泰聽聞大軍來襲,被嚇得一病不起,沒幾天便死了——這大概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被嚇死的君主了。

之後的幾個月,西域苦寒,迎來了高昌國一帶地區近百年來最冷的一個冬天,大唐的軍隊雖冒苦寒駐守城外,但是軍備充足——尤其是在大敗突厥後,南英命人搶了突厥的糧草和衣物供給,並且整軍之時添置了很多過冬物品,所以大唐軍隊,只是圍,而不攻,一切安好,大約住個一年半載都沒有問題。但高昌城所有供給都被切斷——雖然高昌長久有準備,糧草充足,但是過冬的衣物和薪柴完全不夠,不多久高昌城內風寒盛行,士兵染病的也不計其數。

此時唐軍聘請了西域各地的郎中,在城外布醫施藥,但凡平民百姓來投,一概給予救治,並贈予過冬衣物若干。高昌士兵來投的,需投誠於唐。

大唐的懷柔政策,起到了莫大的作用。本來就是高昌國主不仁,向大唐稱臣之後而又投靠了西突厥。對於百姓和普通軍士來說,唐朝是天朝大國,兵強馬壯,仁義而治,本來沒有唐軍來襲,如此寒冬也很難安然度過,而此時的情況,不容高昌反抗,從情理上也不應反抗。

終於在高昌被圍四個月之後,貞觀十四年初,高昌國的太子率文武官員,開門投誠,高昌終為大唐所滅,置為高昌縣,次年設安西都護府。

大唐四周小國被大唐之威所懾,而西突厥攔截唐軍受到重挫,一時之間再也不敢有國家結盟突厥。

此戰終結,立下奇功的定是江夏王李承裕——南英。而他此次遠征身先士卒,料敵於先,救下無數將士的生命,還有當地的平民百姓。一場原本會生靈塗炭的大戰,前半段血腥而激烈——重創了西突厥大軍,後半段傳奇而平和——嚇死了高昌王,圍困了高昌國四個月,果真兵不血刃的進駐高昌。

當貞觀十四年的七月,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