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城主要是靠著士兵用雲梯和繩索爬城,這樣的結果就是傷亡慘重極為殘酷,士兵既要努力攀爬數十米高的城牆,還要面對城牆上面飛蝗一般的弓箭和石塊,簡直就是士兵的噩夢。
雲錚在之前就一直想,如果能有個好一點的攻城武器,必然使攻城戰更為容易,使我方傷亡會大大減少,也能減少戰役時間!但是在火炮出現之前,實在沒有什麼能有效的對付堅固城牆的好武器,這才使他下決心發展火炮。
事實上,即便現在雲錚所帶著的雷神炮,其威力在他看來也還完全不夠,攻打一些普通城池可能有用,但像燕京城那樣連年加固,加固了兩百年的巨城,拿這樣威力的火炮去打恐怕基本就是撓癢癢。所以他還構思過一種代替方法。
雲錚設想了一種構想攻城的方法。在火炮還沒有出現的時代,對付堅固的城牆和飛蝗一般的弓箭,對於攻城一方簡直就是一場惡夢。可是,至少在東漢末年的三國時代,就已經有了投石車,只是投石車投放的石頭,受制於本身的體積和重量殺傷力不大,對城牆的破壞力也不是很大,所以很難以普及。工程還是主要靠雲梯和繩索,讓士兵冒著巨大的傷亡去爬城。雲錚的猜想就是,既然沒有火藥的時代,石頭不會爆炸,只能靠著動能來破壞城牆,由於石頭體積和重量的限制,對付非常堅固的城牆,難以成巨大的破壞,那為什麼不能投放別的東西呢?
他覺得在古代,最能帶來巨大破壞作用和巨大震懾作用的就是火,為什麼不投放易燃的物質到地方的牆上和城裡面呢?古代已經應該有火油這種東西,甚至就算是燈油、食用油也行,或者高度一些的酒也行,裝載一個大甕裡面,上面在用乾草等點燃,然後投放到敵人城牆或者城裡面,一旦甕落地被打碎,那就是燃燒一大片。如果同時數百個這樣的裝著烈性酒或者油的大甕被投放到敵人城牆之上,必然是城上火焰沖天,城牆上計程車兵別說作戰了,燒也燒得差不多了。如果投放到城裡面,城裡面的民居都是易燃的,借這風勢,很快就能燃遍全城,成立火焰沖天,一定能大大影響守方計程車氣甚至引起巨大的混亂,攻方就可以抓住機會抓緊攻城。於是就可以很少的代價,攻破固若金湯的城池。
可是,據云錚瞭解,三國時代出現過投石車,但是投放的都是投石,對付小的不堅固的建築還算有效,但是對付城牆就顯得有點威力不夠。如果能採用投放這種很容易弄到的油或者高純度酒效果會更好,古代經常使用的計策就是火攻,火不一定能殺傷多少敵軍,但是能引起敵人巨大的混亂。在赤壁之戰,東吳以三萬軍隊對抗曹操三四十萬的軍隊,就因為採用火攻,達到了以少勝多的目的!
他感覺,火在威力巨大的火藥武器出現之前,是最好的武器!諸葛亮也使用過燒城的計策,但是它不是把火燒到城牆上面,而是讓士兵把大量的乾柴堆放在城下面,然後點火燒城,這樣的效果就大大折扣,雖然城上面也是炙熱萬分,也是煙熏火燎,但畢竟城下和城上有一段距離,效果就不是很好,如果直接把火燒到敵人的城牆上面,那麼效果就會更好,畢竟士兵再勇敢也不能站在火裡面射箭和往下面扔石頭來阻擊攻城的敵人!
當然,守城的一方也是可以有防備的,經常都會有專門的“救火隊”存在。但云錚覺得,對付硫磺稻草之類的,或許水可以潑滅,但是油和酒精這樣的火,是水根本撲不滅的。
有時候一場戰爭,動輒數十萬士兵,消耗物資驚人,在西漢劉秀一場戰役,打敗了朝廷軍隊七十萬,以留在城下的物資,搬了一個月沒有搬光,最後一把火把剩下的搬不走的全都燒了,可見戰爭的消耗和囤積物資數量的巨大。小小的油和酒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可能是稀罕的東西,但是對於數十萬軍隊和舉全國之力,也不是什麼難以弄到的東西。
孫堅征伐江夏,守軍在岸上向江中射箭,孫堅命令戰船一面受箭,竟然射到一面戰船上的箭都能把大船射傾斜的地步,後來孫堅命令調轉船頭,另一面繼續受箭,才擺正了平衡,這可能就是以後杜撰的草船借箭的故事來源吧。
想想看,一隻小小的箭竟然能把乘裝數千人的大船射偏斜的地步,那要多少的箭啊?動輒要數十萬支,可見戰爭的消耗多麼的龐大,一點油和酒也算不了什麼。
油和酒的燃燒水是難以撲滅的,如果數百個或者數千個這樣的大甕投放到敵人城頭上,效果一定很壯觀,現在的攻城有射火箭,但是火箭的殺傷力和散射面積根本就不大,只能對付一點,而無法對付一面,效果就大打折扣。
裝油和裝酒的罈子要是打碎了,再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