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2 / 4)

小說:極品少帥 作者:低訴

史料記載,女真的叛遼抗遼可是有內幕的啊,在那個時空的歷史中,女真的興起跟宋朝那是很有關係的!

這事比較麻煩,要從檀淵之盟說起,因為其中牽涉到一個後世許多人都誤會了的大問題,事關宋遼兩國的真實關係。

我們可以算一下,自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遼景宗乾亨元年,西元979年),宋太宗伐北漢與遼援軍第一次大戰開始,到宋真宗景德元年(遼聖宗統和二十二年,西元1004年),共25年間,宋遼雙方大小戰役無數,僅主要史書有明載的斬首級數就有十餘萬,戰死的將士至少有數十萬,而因戰亂而死的百姓尚無法統計。這是強大的契丹帝國,如若換作匈奴、突厥這樣的遊牧部落,根本沒這麼多人口來死。明末和後金在遼東相峙,大多數戰役只能斬首數百級而已。雙方對峙多年,各有勝負,卻始終分不出高下。宋帝國雖然沒有長城,但是強大的步兵方陣總能拒敵於國門之外;遼帝國雖然科技、經濟、人口均處於劣勢,但靈活的騎兵部隊也使宋軍步兵不敢把戰線拉長至遼國境內。雙方就這樣你來我往,每次戰死幾萬精壯男丁後戰略局勢沒有任何實質性變化,再這樣下去都不是辦法,現在必須來一個了斷了。

後來遼聖宗下達南伐詔書,誓要奪回關南瀛、莫二州,這一次的規模比以往都要大。以皇弟楚王耶律隆佑為留守,順國王、阻卜部都祥穩蕭撻凜為主帥,奚大王蕭觀音奴為先鋒,蕭太后、遼聖宗、韓德讓均率親軍出征,作戰部隊達二十萬騎,總兵力恐怕不下五十萬。面對這樣的大舉南侵,宋廷又陷入了激烈的爭吵中,宋真宗本來想親征,結果被朝臣們七嘴八舌一吵,又有點猶豫。但首相畢士安和知樞密院事王繼英都要求親征,另一位宰相寇準更是態度強烈的直言必須由真宗親征,駐蹕澶州(今河南濮陽)督戰。

不過他還沒出發,蕭撻凜的前鋒就已經挑開戰端,試攻威虜軍、順安軍,被守將魏能、石普擊退。遼聖宗御駕駐於北平砦不遠處,被田敏諜知,率靜塞軍夜襲御駕,幾乎得手,遼聖宗也盛讚其“鋒銳不可當”。遼軍前鋒進軍保州的過程中在密林中偶遇宋軍振武小校孫密率十名士兵偵查,孫密毫不畏懼,利用密林掩護,擊殺數十名遼軍後安全遁走。

但這些小戰鬥都只是序曲而已,二十二日,蕭太后大軍開至定州,王超遵御詔按兵不出。蕭撻凜趁機出動,攻克遂城,生擒守將王先知,繼而進圍瀛州。蕭巴雅爾、蕭觀音奴攻克德清軍(今河北清豐一帶),守將尚食使張旦等十四人戰死。這一次,蕭撻凜終於邁過了那幾個熟悉的地名,踏過兩軍拉鋸的幾個戰場,深入到宋境,徑抵澶州黃河北渡口。隨後蕭太后和遼聖宗的大軍也跟隨開進,引起了宋帝國朝野震動。一時間,蕭大王的威勢似乎更勝戰神耶律休哥。當然,他這樣做並不一定是正確的,深入宋境確實很威風,但是以往休哥、斜軫從來不這樣做也是有道理的。莫說是強大的宋帝國,就是五代被滅掉的後晉,也讓深入中原的遼太宗吃不了兜著走。蕭撻凜這樣做的目的很可能不是求勝,而是以兵威震懾年輕的宋真宗,抬高議和的價碼。果然,出兵不久後契丹帝國就讓耶律顯忠(王繼忠)派人帶了他的弓箭去找到石普,約定議和。石普向真宗彙報後,真宗以殿直曹利用為閤門邸侯、假崇儀副使,赴遼營談判。但遼方的主要目的是要取回當初被周世宗奪取的瀛、莫二州,而宋方寸土不讓,只願意給點錢了事。雙方價碼差距太大,一直無法談攏,曹利用最後什麼也沒談成,悻悻走人。

深入宋境的大批遼軍確實引起了宋帝國的震動,定都開封的弊端顯現出來了,遼軍在華北平原上可以自由劫掠是一方面,更可怕的是如果遼軍拼了命,數萬精騎直撲東京,劫走皇帝也未可知(一百餘年後女真人會上演真實版)。一些膽小的朝臣紛紛請真宗移駕安全地區,江南人參知政事王欽若密請移駕金陵,四川人簽署樞密院事陳堯叟密請移駕成都,真宗更加猶豫。

關鍵時刻,寇準站出來了!寇準出身貧寒,全憑科舉入仕,無任何政治背景,生性忠秉耿直,不結黨營私,不投機鑽營,全憑才幹上進,是典型的宋朝宰相。寇準曾與太宗論事,爭吵到激烈處,太宗勃然大怒欲拂袖而去,卻被寇準拉住衣袖,強行將事情解決清楚,被宋太宗譽為“朕之魏徵”。寇準時任最高宰執,身負重責,他假裝不知道是兩人的鬼主意,對真宗道:“誰出這樣的主意,可以先殺了!現在敵軍入寇,正需要皇上親臨前線,以奮士氣,怎麼能往江南、四川跑呢?!”眾人仍然爭執不下的時刻,寇準充分發揮了宰相的作用,他先是找到殿前司都指揮使高瓊問道:“太尉深受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