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桓公舊事,是指《新序?雜事》載,齊桓公聽說小臣稷是個賢士,渴望見他一面,與他交談一番。一天,齊桓公連著三次去見他,小臣稷託故不見,跟隨桓公的人就說:“主公,您貴為萬乘之主,他是個布衣百姓,一天中您來了三次,既然未見他,也就算了吧。”齊桓公卻頗有耐心他說:“不能這樣,賢士傲視爵祿富貴,才能輕視君主,如果其君主傲視霸主也就會輕視賢士。縱有賢土傲視爵祿,我哪裡又敢傲視霸主呢?”這一天,齊桓公接連五次前去拜見,才得以見到小臣稷。
這桓公舊事與雲錚的做法其實並不相同,但意思卻是一樣的,就是做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派頭來,讓下面的官員覺得自己這個上峰還是很好說話、很關心下面情況的。
林玉妍聽了雲錚的話,想起父皇的猜疑,雖然她有心避開皇室和雲家實際存在的矛盾,但林雲兩家其實外熱內冷,這是高層盡知的事實,林玉妍雖然不想因為這些事情破壞自己跟雲錚的感情,但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夫君可欲效法桓公?”
雲錚一聽這話就明白了林玉妍的意思,看著她帶著期望的臉,心中輕嘆一聲,卻點點頭:“妍兒如何看待桓公?另外,依妍兒看,為夫是否該效法桓公?”
林玉妍巧然一笑:“可是妍兒先問夫君的哦。”
雲錚捏了捏她的鼻尖,呵呵一笑:“好吧,我先說。我以為桓公之齊國,於宗周天下,有大利。”他拿過一個橘子,將橘子剝開,道:“這個橘子便是大周天下,不論裡頭分為多少個橘子瓣,但只要它們仍在這整個橘子皮之下,這個橘子就還是一個整體。實際上,這個橘子的每一瓣橘子,都不具備獨立出去的能耐,它們必須讓這塊橘子皮圍著它們,它們才能存活。但反過來說,如果橘子皮沒有了橘子瓣,所有的橘子瓣都出去了,那這個橘子皮也就沒有用了。”
看見林玉妍蹙眉思索,雲錚放下橘子,繼續道:“說回桓公,齊桓公在我看來有大利於周,是因為此時的周天子已經無力控制全域性,而齊桓公實力強大,卻堅持了一個有利於大周的原則:‘尊王攘夷’。所以有桓公比沒有桓公,對於周天子來說,定然是前者更好。”
林玉妍一聽就明白了雲錚的意思:齊桓公執政以後,在管仲的輔佐下,經過了內政經濟軍事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實力,便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長的身份,尊天子而伐不服。
“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權力,維護周王朝的宗法制度。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齊桓公會集諸侯國君於首止,與周天子盟,以確定太子的正統地位。次年,齊桓公因鄭文公首止逃會,率聯軍討伐鄭國。數年後,齊桓公率多國國君與周襄王派來的大夫會盟,並確立了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魯、宋、曹等國國君及周王宰孔會於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齊桓公為諸侯長。同年秋,齊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後遇到侵犯周王室權威的事,齊桓公都會過問和制止。
“攘夷”,即對遊牧於長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國對中原諸侯的侵擾進行抵禦。公元前 664,山戎伐燕,齊軍救燕。公元前661年年狄人攻邢,齊桓公採納管仲“請救邢”的建議,打退了毀邢都城的狄兵,並在夷儀為邢國建立了新都。次年,狄人大舉攻衛,衛懿公被殺。齊桓公率諸侯國替衛國在楚丘另建新都。經過多年努力,齊桓公對楚國一再北侵進行了有力的回擊,到公元前655,聯軍伐楚,迫使楚國同意進貢周王室,楚國也表示願加入齊桓公為首的聯盟,聽從齊國指揮,這就是召陵之盟。伐楚之役,抑制了楚國北侵,保護了中原諸國。
從這些情況來看,尊王攘夷的齊國,根本就是周天子的保護神,周天子有名無實,管不得事,大家不怕他,齊國站出來說:小樣敢不聽老大的話?老子代老大扁你!有外人跑來砸場子,周天子手頭無兵,屁都不敢放一個,任自己小弟捱揍,齊國又跳出來,大吼一聲:“弟兄們,有人砸場子,跟老子操傢伙幹他孃的!”
試問這樣的小弟有什麼不好?簡直大好特好啊!有他齊國在手,那就是專治各種不服!
所以她笑了起來:“我就說父皇周邊肯定有小人吧。妍兒知道父皇這些年對雲家有些……其實妍兒不想說這些話,但是妍兒很怕因為這些事讓夫君覺得妍兒是個外人,有什麼事情也不和妍兒說,那樣的話,妍兒活著還有什麼意思?不過今天聽了夫君的話妍兒就放心了,夫君想做桓公,妍兒高興還來不及呢,妍兒想下次父皇知道了,也定然會有所轉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