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牧場》/春溪笛曉
第一七三章
春寒料峭,正是萬物發生的季節。章修嚴的生日在三月三,正巧碰上國際貿易交流會開幕,袁寧和他一起加班以表慶祝。
袁寧又被抓了壯丁,負責組織這次交流會的志願者們。同時他還要負責其中一個展位,展示華國的鐳射照排技術。沒辦法,寒假他被甘老塞進來負責《陶瓷藝術》的排版,結果專案組裡的人都沉迷技術不願露臉,只能讓他來展示專案成果。
這其實並不是利用鐳射照排技術排版的第一本書,但“陶瓷”之於華國有著十分特殊的地位,拿到這次交流會上展出實在再適合不過。袁寧把計算機連上投影,給對這項技術感興趣的與會者展示專案成果。
一個寒假的學習讓袁寧對這陌生又神奇的機器有了大致的瞭解,心裡對許多年前就提出電腦可能大面積普及的張會長頗為欽佩。不管是大資料計算還是大批文字的處理,電腦都十分便利,四哥那邊還興起了“網際網路”,若是能大規模應用起來,也許真的能做到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
袁寧鎮定自若地應對著圍在展位前的人,有些報社和出版社的負責人嗅出這項技術的突破性,當場就在合作意向表裡填下了自己或者單位的名字。還有一些不太瞭解的外行人則是被袁寧給吸引過來了。
陌生的技術、陌生的機器,臺上那面容稚嫩的少年操作起來卻行雲流水般流暢,甚至還能用外文流利地與外國友人交流。
現在的小孩都已經這麼了不得了嗎?
趙記者遠遠看見袁寧的展位,拿起相機對著袁寧拍了兩張照片,一轉頭,碰見幾個拿著相機的同行。對方見趙記者望過來,笑著和趙記者打招呼。正寒暄著,其他人突然靜了下來。
趙記者沿著他們的目光看去,只見一個熟悉的身影正領著外賓過來,不是章修嚴又是誰?當然,讓其他人震驚屏息的並不是章修嚴,而是他領過來的外賓——一個兩個都是了不得商政要員,新聞裡能看見的那種!
所有人都在安保線外有序地對著這一行人猛拍起來。趙記者也跟著拍了幾張,感覺即使是與這些了不起的人物走在一起,章修嚴也毫不遜色,那挺括的身姿、那矯健的腳步——還有那沉穩有度、不卑不亢的儀態,都讓人忍不住把目光停佇在他身上。
趙記者聽到不少人已經開始議論起章修嚴到底是什麼人了。
章修嚴並不在意周圍的目光,國內展區是他負責的,自然由他領著外賓過來。他已經繞著人走了一圈,遠遠見著了袁寧,章修嚴不打算避開,領著人便朝袁寧所在的展位走去。袁寧沒有離開展位,臉上含著笑意與章修嚴打招呼:“章部長。”
章修嚴讓袁寧給外賓講解專案技術。這批商政要員裡有一些是亞洲的,文化、文字與華國同出一脈,將來這項技術若是要對外輸出便是面對這些國家。章修嚴知道專案組那邊野心很大,目標是佔領整個華語市場。
袁寧看得出由章修嚴親自帶來的這批人分量有多重,不過他已經和其他人輪番講解大半天,沒有臨陣怯場的道理。他禮貌地用《陶瓷藝術》作為例項,結合精彩的陶瓷文化對技術進行展示。
即使外賓們都是身居高位、見識廣博的人,看著投影儀上放出的精彩內容,再聽著袁寧靈活的講解,都感覺自己正在享受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有從事文化行業的隨行者注意到這項技術的重要性,都決定留下來看看能否引進。
在袁寧講解將要接近尾聲時,袁寧手邊多了一杯溫水。袁寧眼角餘光掃見章修嚴正立在一場,悄悄朝章修嚴笑了笑,接過溫水握在手裡,給講解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然後目送章修嚴把外賓們領向另一個方向。
安保線外有兩個被宣傳吸引而來的年輕人正停留在不遠處,看起來約莫都才二十二三歲。女孩面龐清麗,一雙眼睛明亮又靈動,她好奇地湊到身邊的青年旁問:“維維你在拍什麼?”
“剛才那個領著外賓的人,”青年因為女孩的湊近而臉熱,即使已經確定了男女朋友關係,他還是有些害羞。青年說,“他和展位上那個孩子認識的,剛才他趁著那個孩子在解說去倒了杯水。”
女孩看向展位那邊,發現展位上的少年手上確實端著杯水,頓時有些驚奇:“真的啊!”
青年說:“上次在景陽湖邊我也看見他們了。他們當時應該就在為這次交流會做準備,騎著腳踏車在這附近觀察場地。”
女孩左看看右看看,越看越覺得眼熟。等仔細觀察了一會兒,她終於確定那種熟悉感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