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華在驛站吃了一口麵條,就回到房裡看書,還沒有看幾頁,顧世衡就捧著一碗粟米粥進了屋。
琅華見了忙迎過來:“父親怎麼沒歇著。”
顧世衡道:“你方才沒吃幾口飯,是不是哪裡不舒服。”親手將粥端到了琅華面前。
“沒有。”琅華笑著道,她只是擔憂廣南和京中,希望裴杞堂打個勝仗,還希望家裡能夠平平安安。
顧世衡坐下來將勺子遞到琅華手裡:“那就再吃點東西,這是我看著廚娘煮的。”
雖然不想吃,卻也不能讓父親擔憂。
琅華盛了一勺粥放進嘴裡。
甜的。
糯糯的味道一下子在嘴裡化開,讓她緊揪著的心緩緩鬆開了。
她就想起小時候生病,祖母總是哄著她吃些甜粥。這次出來,祖母定然心裡不放心,告訴父親要好好照顧她,想到這裡琅華就覺得心裡一暖。
顧世衡望著琅華臉上浮起了笑容,這才道:“你放心,杞堂經常出入軍營,就算廣南有什麼變故,也能隨機應變。”
琅華點點頭,曹嘉和馮師叔都是機敏的人,裴杞堂從江浙調去廣南的兵馬對他忠心耿耿,她也知道福建水師提督尚濟是個好官,就算裴家和尚家曾政見不同,面對交趾也能同心禦敵。
原本她不該這樣牽掛,只是金國使臣突然來京,丟擲了太子的事,好像有意要將他們留在京城似的。
她的心就亂起來。
琅華吃完了粥,父女兩個坐在一起說話。
“離開京城,我又覺得應該留在家裡,不該走得這樣著急,好些事都沒有交待,”琅華想到顧世衡去西夏那段日子,“父親那時候是不是也是如此。”
顧世衡雖然已經年紀不小了,穿著一身寶藍色的直綴看起來仍舊很精神,琅華不明白許氏為什麼會喜歡徐士元而不是父親。
顧世衡道:“那時候還不能與你祖母商量,走的很匆忙,到了西夏之後我就想起了你,有幾次能夠透過周升送信回家,我想了想還是沒有做,怕萬一被人盯上,給你們帶來災禍,那時候西夏不太平,李常顯野心勃勃,隨時都可能會起兵。遼國起了內亂,被金國牢牢地盯住……看著這些,我心裡就更加惶恐,生怕大齊會有這一天。”
“聽說鎮江打仗,我急的不得了,恨不得立即回來看你們,再也不管什麼神臂弓,可那時候正在緊要關頭,我又怕李常顯趁機發兵,”顧世衡說著伸出手撫了撫琅華的鬢角,“你現在的心思,父親最清楚。”
“許多事都是難以預料,誰也不能將一切都安排的妥當。”
琅華點點頭。
前世她沒有看到寧王造反,太子也沒有被抓去金國,金國使臣更不曾來到大齊,許多事都已經和從前不再一樣了。
“老爺,大小姐。”蕭邑人還沒有到,聲音已經傳來。
琅華抬起頭看過去,蕭邑這些年在外辦事,歷練的已經很穩重,突然這樣急切,一定是有事發生。
“怎麼了?”琅華問過去。
蕭邑喘了口氣:“京裡送訊息來,說是寧王歿了。”
琅華本來擔心寧王會趁著這個機會聯合金國鬧出什麼事來,如今聽到這樣的訊息十分的驚詫。
難道是皇上想通了,覺得還是殺死寧王最為妥當,於是動了手?如果是這樣,她要稱讚皇上的雷厲風行,既然想要維護自己的政權,就殺死所有能夠窺探皇位之人,尤其現在邊疆起了戰亂,攘外必須先要安內。
“是皇上?”琅華問過去。
蕭邑搖搖頭:“只是說關押寧王的宮殿起了大火,寧王被燒死在裡面。”
這樣的訊息判斷不出是皇上所為還是寧王用的計策。
琅華抿了抿嘴唇,壓制著驚詫的心情:“慈寧宮呢?有什麼動靜?”
蕭邑道:“太后娘娘動了氣,讓人在宮中宮外仔細探查,皇上去了行宮,太后娘娘也跟了過去。”
太后娘娘這樣盤查宮中人,又緊緊地跟著皇上,看起來好像是疑心有人加害寧王,所以步步緊逼要讓皇上給個交代。
可事實上,太后娘娘不會這樣做,因為寧王的心思太后娘娘已經知曉,對於這樣冷血的兒子早已經失望,寧王死了太后雖然會有些傷心,卻也不至於如此大動干戈,如今的時局,太后只會幫著皇上穩住朝局,免得讓金國鑽了空子,怎能無端生事。
不對。
如果寧王是被皇上處死的,慈寧宮現在只會讓人幫著處置喪事,太后娘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