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留書暗許紅拂與他之後,他便毅然決定帶著紅拂前去面見趙王,用自己的軍功、爵位抵得紅拂罪過……即便是為此掛印棄官,李靖也要與紅拂終生相守!
※※※※※※※※※※※※
孫子曰:不可勝者,守也; 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眼見大唐蠢蠢欲動,而各方面的情報也顯示,大唐已經準備孤注一擲與冀州一戰!於是徐世勣不再遵從趙王穩守冀州的囑咐,而是採取了主動進攻。
貞觀九年夏,徐世勣從冀南軍區抽調精兵十萬,又從冀東軍區抽調水軍兩萬組成徵唐大軍,由蘇定方任大元帥,領軍自滎陽分水、陸兩路人馬沿黃河西進,首戰即為東都洛陽。
同時,已換防至冀州冀北軍區的統領將軍尉遲恭也領冀北軍十萬在北平郡定襄、雁門地區駐紮,與大唐防軍隔黃河相望,牽制大唐北部兵力。
而與冀州江南郡接壤的大唐黔中道和嶺南道,由於兩地的獨立勢力在隋末唐初以自保為原則歸附了大唐,但因其地處偏僻且民風剽悍,所以兩地雖在名義上為大唐屬地,但實際上卻基本處於無政府狀態。因此冀州大軍剛向大唐示以兵鋒,兩地便自大亂。
……
時值八月,正碰上黃河汛期,冀州眾將都擔心水勢險惡,建議等水退後再出擊。但大元帥蘇定方卻力排眾議,認為鎮守洛陽的唐將必然會以為冀州軍不敢冒險在汛期出兵,守備一定空虛,正可趁此機會打他個措手不及。
由於冀州的戰船修得堅固,水軍也是經驗豐富,黃河的洪水並沒有給冀州水軍造成多少損失,甚至沒有出現船覆人亡的狀況。不日,兩萬冀州水軍順利到達洛陽以北。而同時,從陸路進發的十萬冀州大軍也已推進到了洛陽的東南方向。
鎮守洛陽的唐將根本就沒想到冀州軍敢如此冒險,因此只把防守重點放在了洛陽東南方向,而忽略了靠向黃河的北方。在北面突然遭到冀州水軍登陸攻擊之下,洛陽城北很快就失守。與此同時,正在東南方向與唐軍對持的冀州大軍趁勢發動了強攻,恐懼腹背受敵的唐軍迅速潰敗。此次冀州軍的行動完美地達到了突襲的效果,
得知洛陽失守,李世民緊急調派原本為鎮壓黔中、嶺南叛亂而集結的北衙七軍數萬兵力,並全部交給羅成、秦瓊率領,希望他們能擋住冀州軍的進攻。
九月,冀州軍主力與羅成、秦瓊部相遇於潼關。
此時李世民嚴令羅成、秦瓊,命二人無論如何也要守住京師長安之前的最後一關。而在長安坐鎮的李世民則加緊調集各地兵馬,誓要在潼關殲滅冀州軍。
眼見大唐援軍從各地急速趕來,蘇定方不敢與唐軍對持下去,便直接出兵向羅成、秦瓊挑戰。可北衙七軍雖然是臨時調集而來,但畢竟是護衛京師的精兵,而將士們又知道一旦戰敗大唐將會亡國,因此其戰鬥力也不可輕視,蘇定方此仗戰得好艱難!
……
山勢雄一輔,關門扼九州!
潼關北臨濤濤黃河,南依巍巍秦嶺,為關中的東大門。其地勢高亢,形險勢阻,在關門之處更是地勢險峻,堪稱“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令攻關者有“百萬化為魚”之嘆!遠在戰國末期,諸侯聯兵仰關攻秦,秦人卻大膽開關迎敵,然九國之師卻逡巡逃遁而不敢進,終致望關生畏而潰退。
此時唐軍雖不敢學那秦人一樣開關迎敵,但據險而守還是沒有問題的。
兩天之內蘇定方就對潼關發動了五次攻擊,可即便是在數十臺攻城車弩的助攻下,冀州軍除了傷亡幾千將士,並沒能動的潼關分毫。
羅成站在關頭,指點著敗退的冀州軍與表兄秦瓊笑談。
“哥哥,我說冀州軍就只得武器厲害你卻不信……”手指向城下散亂退回的冀州士兵,羅成笑道:“你看,冀州軍前後攻了五次,傷亡至少三千,可我軍的傷亡卻不足兩百,嘿嘿!……今次我定能報得殺父大仇!”
看到表弟蔑視冀州軍,秦瓊甚覺不妥。“弟弟,此次我軍能守住此城,全賴此關地勢險要……不但冀州的拋石機不能近前,就是冀州最強悍的騎軍也完全沒有機會展示其優勢……”
羅成擺擺手,打斷表兄的話,道:“哥哥,我曾在冀州演武堂呆過幾天,也曾見識過他們的精銳部隊……哼!冀州軍中也只有李元霸能勝過我,至於其他嗎……”羅成冷笑一聲,輕蔑之情溢於其表。
秦瓊搖搖頭,無奈的嘆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