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就像咱們的傳統文化,可又偏偏最容易被人忽視,我這麼做,就是想提醒大家,最好的東西,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團長乾笑幾聲,有點兒不忍直視的指了指那一坨直衝向天的,“那這個呢?”
那玩意兒的歸宿應該是廁所吧,你闆闆整整的擱碟子裡端上桌是幾個意思?!
“哈哈哈,這個啊,”不問還好,一問店主簡直眉飛色舞,他興奮不已的說道,“這是我這一批裡面最得意的作品了,比較前衛,不過我覺得大家應該能理解我。食物嘛,其實不分貧富貴賤,因為不管你吃的時候是怎樣一種形態,吃下去之後,哈哈哈,大家都一樣!眾生平等嘛!”
眾人:“……”
我們錯了,錯了,真的錯了!
當初這家店、這位糕點師之所以能從數以千計的案子中脫穎而出,不就是因為它的創新麼。眾評審員一致覺得,在中西對抗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的不正是這種視野開闊、思維奔放的新鮮血液麼!
但萬萬沒想到,才短短几天,這位年輕藝術家的思維就徹底把他們甩的沒邊沒沿兒,眼瞅著就要追不上了……
好歹也是部美食劇啊,大螢幕上正放著俊男美女好食材的,然後鏡頭一轉,冷不丁的出來一坨粑粑……
那畫面太美,簡直都不用想!
不過好歹都來了,如果這家的口感不錯的話,倒也可以進一步跟進,跟店主商量稍微克制一下他那奔流洶湧的創新思維什麼的。
可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坨靜悄悄的金燦燦的威力,包括楊柳在內的五個人一致認為:雖然該店主創新精神可嘉,但因為過度追求與眾不同、標新立異,反而忽視了最應該注意的味道,口感並沒有給大家帶來太多驚喜,著實本末倒置了。
剛走了兩家,大家就覺得自己的三觀給重新整理的差不多了,尤其偶爾一閉眼都會覺得眼前有一大坨閃啊閃的……
第三家,也是今天的最後一家,據說祖上就是做點心出身的,現在已經是第三代了,只不過名不見經傳,眾人都有點信心不足。
司機按著導航儀走了大半個鐘頭,在一個路口猶豫了幾分鐘,最後還是老老實實跟旁邊過路的鳥籠大爺求助,這才順利到達目的地。
不是說的,跟前面一個市中心五星級酒店、一個文藝區臨街鋪面相比,眼前這明顯已經過了時的街區和門面裝飾,真是有些不大上臺面。
司機沒頭沒腦的撞了進來之後才發現,店門口甚至沒辦法停放機動車輛,只好又倒了回去,把車停在一里開外的停車場,然後幾個人下車步行。
“啊,你們是祁凰的稽核團是吧?快請進,我給你們沏茶。”
幾個人正站在門口四下打量呢,不甚明亮的門店裡就鑽出來一個扎著馬尾的圓臉小姑娘。她年紀還小,一臉的稚氣未脫,可不管是穿衣打扮還是言行舉止,都在刻意營造出一種小大人的氛圍。
“小妹妹,”團長笑呵呵的問,“你是這【老味】的什麼人吶?”
這家店的門臉上掛著一塊長條木招牌,上書“老味”二字,右下角還印著一塊也不知什麼人的印章,都用的陰刻,整體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估計招牌的年歲不短了,木質都因為歲月的侵襲呈現出一種凝重的深褐色,表面泛著一層油脂般的暗光。
馬尾辮小姑娘眼珠一轉,嘻嘻一笑後又故意板了小臉兒,“這店鋪是從我外祖父那一代傳下來的,幾十年的歷史啦,現在是我爸媽經營著,不過再過幾年,就是我啦!”
幾個人都樂了,衝裡面聞聲出來的一對中年人笑,“令千金好口才好志氣,日後必定有大出息。”
夫婦兩人的長相都很憨厚,不是多麼細膩的手,紅紅的臉膛,笑起來更顯的老實。
那男人憨憨一笑,有些不好意,“讓您見笑了,這孩子總是沒大沒小的。”
女人也趕緊往裡讓,“地方不怎麼寬敞,不過自家的店,勝在乾淨。阿元,別在這裡礙事。”
小姑娘阿元身上一派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和衝勁兒,被媽媽粗聲粗氣的喝了也不懼,蹦蹦跳跳的進去了,“吃點心要配茶,我給大家沏。”
店鋪裡面確實不大,也就五六十平方,扣掉後面劃分出來的烘烤區,剩下的地方只擺了七八張小桌。不過桌椅板凳一色都是純木的,格局劃分也不錯,看著有種別樣的清爽。
阿元在桌頭泡茶,洗茶、沖泡、封壺、分杯,手法嫻熟,動作靈巧優雅,看著就有種賞心悅目之感。
大家都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