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了等號。這就是非常嚴重的一個誤區,但是很遺憾,這種思維模式甚至還佔著相當大的比重。”
“您看啊,這些年其實出了不少跟心理掛鉤的影視作品,每出一部,大眾對那個領域的認知清晰一點。我們有時候私底下交流還會經常幻想呢,要是什麼時候也有人拍拍我們這個就好了。”
說完,她就笑了,又有些不好意思,“對不住啊,有些激動,一說起來就剎不住了。”
楊柳擺擺手,“沒事。講老實話,我還是非常佩服和尊重你們這個行業呢,覺得特別了不起。”
她還真是一點兒沒覺得厭煩,因為這位專家的表情非常豐富,語氣語調也很多變活潑,兼之不像一般專家似的連珠炮似的賣弄專業詞彙……總之,聽她說話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您實在過獎了!”那專家也才三十多歲,被楊柳這麼一誇還挺不好意思,臉上都現了紅暈。
她美了半天又問,“我能跟您合個影嗎?”
雖說名人壓力大,平時也愛找個心理醫生排解,可無奈她是搞家庭領域的,專業不對口!
名人組建家庭備受矚目,面子大過天,就算婚姻真的出現了什麼問題,大家也會本能的選擇遮掩,其中不乏離婚多年還對外宣稱婚姻持續存續的……
試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他們又怎麼可能自投羅網,去找情感專家諮詢?
從業近十年來,今兒她還是頭一次見明星呢!
楊柳笑著答應了,心頭一動,又問:“您介不介意我把跟您諮詢這件事和諮詢到的部分知識分享到網上去?這樣也好讓更多人看見,進一步引起大家的重視和關注。”
“那可真是太好了!”專家喜出望外,都沒敢想她竟然會主動提,“我們缺的就是您這樣有號召力的平臺呢!不過基本的行業規範還是要遵守的啊,我肯定會給您列舉部分實際案例,這樣比較好理解,也有說服力,但是我絕對不可能跟您透漏任何可能暴露諮詢者真實身份的資訊,這一點請您理解。”
楊柳聽後連連點頭,滿口答應,“那是肯定的,您放心。”
她又沒有挖掘別人*的癖好,光學習就夠了,幹嘛去關注那些有的沒的?
說到家庭冷暴力,很可能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懵:那啥玩意兒?跟家庭暴力難道不是一回事?
甚至好多正在經歷冷暴力的人,也並未會覺得有什麼問題。
不就是交流少點嗎?又不是動手,難道還會死人不成?值得這樣大驚小怪的嗎?
再一提及心理諮詢,人們的反應就更一致了:
什麼大不了的事兒啊,還諮詢,根本就是騙錢嘛!好歹去傳統醫院看病花錢還能見著點兒真東西,可這個就是跟我們說幾句話就要這麼多錢,這不是騙子是什麼?!
再者說了,老話說的好,家醜不外揚,自己家關起門來的事兒,幹嘛要出去跟個外人說?
楊柳認真諮詢學習了幾天,記了滿滿一個大厚記事本,充分體驗了一把知識大爆炸的感覺,自覺收穫頗多。
跟烏霖和宋默生碰頭那天,三人齊齊拿出寫的密密麻麻的記事本,彼此一看,都愣了幾秒鐘。
跟人合作最開心的莫過於合作者之間有著不必言明就自帶的默契,所以三個人就都笑了。
三人都是已經結了婚的,對於家庭關係的處理各有一套心得。
宋默生的太太跟他是大學同學,專攻電影史,結果後來不知怎的又改行寫小說,幾本作品都銷量不俗,偶爾也寫兩個劇本,是圈內外聞名的才女。
烏霖跟太太是在同一個話劇團認識的,朝夕相處下來就有了點增進關係的意思,五年多愛情長跑下來感情穩定。後來因為劇團改革,兩人因專精方向不同面臨分開的情況,於是一商量,乾脆就結婚了,現在兒子都上小學了。
兩個家庭都很低調,生活平靜而美滿,從來也沒傳出過什麼緋聞。
現在再加上一個儘管外界一直惡意猜測不斷,但確實同樣美滿的楊柳,這麼三個人竟然要拍一部家庭冷暴力題材的影片,也是反差大。
三個人先各自交流了下最近幾天的收穫和感想,你一言我一語,氛圍頗似讀書俱樂部現場集會……
對於前期做的功課,三人都不是那種不負責的,自然不用擔心。所以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如何把自己從現實中剝離出來,再重新融入到角色中去。
畢竟對於家庭生活幸福的人而言,不要說演了,恐怕就是讓他們想,都想不出來世界上竟然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