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
等張丞相的時候,張太后又讓人去看皇帝:“早早兒的睡吧,明兒還要上朝。”
張丞相讓人進來的時候,張太后又神思恍惚上了,眼睛對著手中一枚鳳釵看著,這是先皇第一次納幸時,賞賜給當時還是惠妃的張太后。
丞相進來,行過大禮。張太后忙問他:“是什麼急事?”張丞相是格外的生氣:“我在街上走了一圈,發現不少人家裡都有絲竹聲傳來,這還了得,先帝恩澤他們快就全忘了。”
張太后一聽就氣得身子顫抖,嘴唇哆嗦著:“是哪些人,”又急命人:“請皇帝來。”張丞相心中暗喜,假意又勸道:“先帝待我們一門不薄,先帝這一去,我日思夜想,天天夢中也見先帝,”
說到這裡,張太后哭了起來。張丞相也拭過淚再道:“我難以安眠,所以去外面走一走,不想看到這樣的景象,太后,我心中實在難安吶。”
張太后越哭越傷心,越傷心越生氣。她自先帝去後,是衣食都減,聽到外面還有人不守國喪,居然絲竹,張太后不能不生氣。
皇帝進來,見到這裡兩個人在哭,奇怪地道:“母后為什麼事情不喜歡?”張丞相過來行禮,張太后拭淚:“皇帝,有個氣人的事情要對你說。先皇剛去不久,外面就有人不守國喪,在家裡宴遊取樂。你說說我,能不傷心嗎?”
年紀小小的皇帝一聽也立即大怒了,他還年紀小,所以一生氣時,把腳先跺了一下。腳下絲履輕響一聲中,小皇帝下了一個由他自己而出的旨意:“傳殿值將軍來,”
張丞相連忙勸道:“皇上還小,下旨要由太傅大人、梁王及內閣大臣們商討過才能發。明天太傅大人聽說這事,肯定會說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是一句常有的道理。”
說到這裡,丞相大人又哭起來:“這兩句話我也知道,只是先皇恩重,我不敢他人亦已歌的人。”
小皇帝是聰明的,因為聰明聽得懂這兩句話的意思,更是氣得勃然:“受先皇恩情的臣子們百姓們,就做不到親戚或餘悲?這理不通!三年國喪,不管布衣還是士大夫們,必定要守。”
張丞相泣道:“皇上英明。”
殿值將軍過來,小皇帝已經把聖旨寫好,親手交給殿值將軍,小小的臉蛋兒上陰沉沉:“袁將軍,你也是受先皇恩情的人,務必要把這些不把先皇放在眼裡的人全抓起來才是。”
袁將軍領命而去抓人。張丞相又來跪拜太后:“太后不必再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