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彷彿看到了一線生機,紛紛拋售股票,連滙豐銀行的董事會成員,包括旗昌洋行、怡和洋行在內的重要股東都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拋售了手中的滙豐銀行股票。唐朝集團公司在一天當中就吸到了5000多萬股滙豐銀行股票,加上以前的300多萬股,唐朝集團公司已經收購到滙豐銀行超過4成的股票,成了名副其實的滙豐銀行第一大股東!也是在這一天,香港證交所以成交額超過50億元而重新整理了單日成交額記錄。並且,這一成交金額超過以往十幾年以來的成交額的總和!
滙豐銀行董事會震驚了,港府震驚了,所有上市公司都人人自危,也都震驚了!股民們被驚得目瞪口呆,整個香港都被崔有福的這一舉動震驚了!誰都知道,滙豐銀行在香港的份量!
第二天開始,滙豐銀行宣佈無限期停牌。
他們一邊開始找到崔有福,尋求與他談判。一邊向港府求援。
崔有福卻是一個軟硬不吃的傢伙。滙豐銀行一開始只是派了一個董事前來,後來總經理,甚至滙豐銀行大班桑達斯親自前來,崔有福都是一副得理不饒人的模樣。他對滙豐銀行單方面不執行公司章程和違反股市條例而憤憤不已,揚言要到港府或者國際法庭告他們。要求他們儘快恢復交易,並且召開股東大會,重新選舉董事會。後來,港府的總督辦公室人員也來了,崔有福才稍微客氣一點,但是他的理由依舊很充分,他的要求也並不過份。
接著,港府的審計署和稅務署開始輪番進入唐朝集團公司“查賬”了,試圖用強硬手段逼迫崔有福放掉手中的股票,崔有福依舊不為所動。
在此期間,另一個人找上了他。這個人叫做何善衡,恒生銀行的創始人之一。他似乎從唐朝集團公司收購滙豐銀行的這場收購戰當中,看到了重奪恒生銀行主權的希望。於是他前來給崔有福出謀劃策,與他共御強敵。
當然,港府雖然對崔有福惱火,但是卻奈何不了他。因為此時的唐嘲和唐朝公司太火了!他們在美國的一切,媒體都以各種方式傳遞迴了香港。香港人也把唐嘲當成了英雄,很多人把進入唐朝公司當成了理想。就是港府,甚至英國政府,對於唐嘲和他的公司在美國的表現,在驚奇的同時,也暗暗高興。畢竟,唐嘲和他的公司都來自香港。他們的隨便哪項發明拿到香港來生產,都可以給香港解決很多勞動力的問題,同時稅金收入也不是小數字。他們對於唐朝公司的賺錢本能也嘖嘖稱奇,他們對這家公司的傳奇表現也歎為觀止,他們實在搞不明白是哪一路神仙在罩著他們。
崔有福就這樣與滙豐銀行僵持著。
這時候,香港股市經過短暫的一天反彈之後,第二天開始就大幅下跌,並且創出最近一年以來的新低。不過,經過崔有福的高調入市,香港股市成交也漸漸活躍了起來,一改過去幾個月以來死氣沉沉的景象。
政治運動依舊此起彼伏,社會顯得動盪不安。不過,運動的方向卻好像有所改變,示威遊行的隊伍裡面開始打上了“還我河山”、“琉球是中國的!”、“還我琉球!”等口號,在港府門前,示威群眾喊出了“英國政府應該支援我們收復琉球!”、“英國政府要順應民意!”等等。
在這些錯綜複雜的運動中,一些外資企業有些熬不住了,典型代表就是嘉道理家族。他們是猶太人家族,在香港已經有近百年曆史。這幾年以來,無論香港還是大陸都是運動不斷,他們對香港漸漸失去信心。
更加重要的是,以色列建國不久,百廢待興,他們就動心回以色列建業。作為猶太人的著名富豪,他們已經多次收到以色列政府的邀請。然而,他們在香港根深蒂固,在香港的資產太過龐大,市場又不景氣,能夠接手他們公司和產業的幾乎沒有。幸好,一個財大氣粗的傢伙從美國弄來了幾百億港幣,他們終於行動了。
他們找到了崔有福,說想把自己旗下的5家上市公司,以及3家參股上市公司,加上尖沙咀和銅鑼灣的5塊地皮悉數和自己兩幢半山別墅以現今市價的90%賣給唐朝集團公司。
五家上市公司是:
香港大酒店,總股本1125萬股,持有680萬股,每股15。78元,市值1。073億;
建新營造,總股本500萬股,持有260萬股,每股21。33元,市值0。555億元;
中華電力,總股本2。5億股,持有1。5億股,每股16。58元,市值24。87億元;
南洋紗廠,總股本3000萬股,持有1600萬股,每股6。66元,市值1。06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