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因為他們在業務上的長期不和,這裡面還有私通事件。
到1971年,費裡已經受夠了。他將家族第三代的所有人都撤出了公司管理層,並決定,保時捷公司從此以後將由非家族成員進行管理。皮耶希一派的人都認為,費裡的這一決定主要是想阻止自己的外甥掌握公司的控制權。因為當時的局面已經很清楚,巴茨已經沒有機會與自己這位傑出的表弟競爭了。
911的成功讓兩人之間的敵對狀態升級了,因為兩個人在爭功,這樣的爭吵逐漸蔓延到其他兄弟姐妹以及各自的父母。但是,路易絲·皮耶希也支援費裡的決定,這種危險的氣氛意味著,表兄弟二人不可能共同執掌公司的大權。
〃在確定無法產生那種必要的融洽和合作之後,〃費裡在自傳中寫道,〃我得出這個必然的結論,我說,'那好吧,誰也別當老闆了!'〃
皮耶希原想一輩子為保時捷跑車公司工作,有人說,聽到舅舅的決定時,他目瞪口呆,痛苦之極。但是,這將是皮耶希一生中所遭遇的唯一一次事業上的真正打擊,最後,有觀察家相信,局勢正如皮耶希所預料的那樣。
皮耶希很清楚,他決不會成功地接替自己的舅舅費裡·保時捷成為這個跑車公司的當家人,他永遠都將被排在表兄巴茨或者他的弟弟彼得的身後。
〃肯定是姓保時捷的人,〃皮耶希說。
透過使巴茨和彼得捲入與自己的戰爭,皮耶希迫使上一輩將他們全都撤出公司……轉入一個經營慘淡的保時捷設計公司,這個公司在奧地利,製造手錶和其他一些印有保時捷標誌的產品,包括鏡框、手錶、鋼筆和電視機等。但是,費迪南德·皮耶希卻在全世界範圍內打出了一番天地,他向自己的家族證明,自己是一名偉大的工程師和領導者,不會辜負外祖父的聲譽和人們對他的尊敬。
第6章 費迪南德·皮耶希(4)
保時捷和皮耶希兩大家族之間的爭鬥從未停止過。〃保時捷家族和皮耶希家族很難並肩前行,以產生一種必需的管理氛圍,〃 曾擔任保時捷公司董事長的彼得·舒茨(Peter Schutz)說。
費裡和巴茨的想法通常會遭到路易絲和費迪南德·皮耶希的反對。1978年保時捷推出其928時,費迪南德就曾公開聲稱,這款跑車定價過高。
現在,皮耶希不得不制定自己的戰略。寶馬似乎是一個可能性。赫伯特·匡特曾在1970年任命年輕的機械工具行業管理人員埃伯哈德·馮·金海姆擔任公司的最高領導者。馮·金海姆在汽車業並沒有經驗,有人認為,他不可能在那裡做太久。然而,到1971年,馮·金海姆很顯然已經聲名顯赫了,對他和皮耶希來說,寶馬不夠大。
因此,皮耶希轉而到了斯圖加特,在梅賽德斯…賓士從事諮詢工作,當時他跟公司簽訂了一份為期6個月的設計合同。在那之後,梅賽德斯…賓士的董事長喬基姆·贊提出,將他列為接替漢斯·謝林博格(Hans Scherenberg)擔任梅賽德斯開發經理的候選人,但是皮耶希拒絕了他。他認為,公司的開發預算太低。
〃我希望技術能有較大的突破,〃他對贊說。
但是,似乎一切都一直在安排皮耶希來到大眾集團。大眾在義大利的經銷商格哈德·理查德·岡珀特(Gerhard Richard Gumpert)為皮耶希在大眾的義大利設計公司安排了一個臨時性的工作,這是位於都靈的一個新成立的獨立設計公司,其負責人是喬蓋託·喬治亞羅,這位年輕的設計師當時剛剛完成第一代高爾夫和Scirocco雙門跑車的設計。
1971年8月,皮耶希從這個設計公司來到奧迪NSU,負責管理特殊專案部。3年後,他被任命為研發部負責人。又過了幾年,喬治亞羅為皮耶希設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1983年款奧迪100,這款車型成為汽車設計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就在費迪南德·皮耶希進入奧迪前幾個月,鮑勃·盧茨加盟了寶馬。這兩個巴伐利亞的汽車品牌當時都有非常好的發展勢頭,10年後,寶馬和奧迪將對梅賽德斯…賓士產生巨大的競爭壓力。
皮耶希和盧茨就像是兩個年輕的最重量級選手。他們的職業發展軌跡不同,但他們彼此衡量對方所取得的進步,20年後,他們一起在同樣的時間達到了同樣的高度。
盧茨比皮耶希大5歲,但他們都是在1963年開始職業生涯的。在進入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開始自己的汽車職業生涯之前,盧茨在美國海軍陸戰隊工作了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