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裡,許多人有類似的心態——等待機會成為千萬富翁。
在等待的時候,看見別人取得成功,自己卻仍未起步,有人會有以下反應:
——“論條件,他不比我好,這有什麼了不起,他只是得到一個機會罷了。如果我也有一個機會……”
——“博學多才有什麼用?世界就是這樣不公平,平平庸庸的反而取得成功。”
——“他沒有什麼了不起,只因為有個富有的父親!”
——“他哪裡有真才實學?靠阿諛奉承罷了!”
第一種反應是對別人的成功滿不在乎,以為機會一到,人人都可以成功。
第二種反應帶著懷才不遇的意味,以為自己有才華,卻得不到別人賞識,一直沒有機會,不免自怨自艾。
第三種反應把別人的成功,歸因於他的運氣,例如生長在富豪之家,這是把運氣和機會混淆了。
第四種反應把別人爭取機會的努力,隨便貶低為“阿諛奉承”,忽視別人處世待人的才能以及其他令人賞識的優點。
這四種反應,顯示人們不明白成功需要什麼條件,尤其不明白機會的真正意義,也不明白要令機會起作用需要什麼條件。
“如果我也有一個機會……”這些人天天在等待一個機會,而日子就在等待中悄悄消逝。
而成為千萬富翁的人往往懂得,要想有豐盛的收穫必須先耕耘泥土,而在播種的時節,播些良好的種子下土。有了意念,不管那事怎樣的困難,立刻動手去做。不要畏難,不要偷安。他們把拖延當做自己最可怕的敵人,因為它要盜去一個人的時間、品格、能力、機會與自由,使人們成為它的奴隸。
讓我們用愛德華…包克早期的經歷來說明。包克後來成了《婦女家庭》雜誌的編輯。包克小時候就沉浸在一種想法中:總有一天他要創辦一種雜誌。由於他樹立了這個明確的目標,他就能夠抓住一個機會,這個機會實在是微不足道的,以致我們大多數人都會任其過去,不屑理睬。
事情是這樣的:他看見一個人開啟一包紙菸,從中抽出一張紙條,隨即把它扔到地上。包克彎下腰,拾起這張紙條。那上面印著一個著名演員的照片。在這幅照片下面印有一句話:這是一套照片中的一幅。菸草公司敦促買菸者收集一套照片。包克把這個紙片翻過來,注意到它的背面竟然完全是空白。
像往常一樣,包克感到這兒有一個機會。他推斷:如果把附在煙盒子裡的印有照片的紙片充分利用起來,在它空白的那一面印上照片的人物的小傳,這種照片的價值就可大大提高。於是,他就走到印刷這種紙菸的附件的平板畫公司,向這個公司的經理說明他的想法。這位經理立即說道:
“如果你給我寫100位美國名人小傳,每篇100字,我將每篇付給你10美元。請你給我送來一張名人的名單,並把它分類,你知道,可分為總統、將帥、演員、作家等等。”
虹橋門戶網。
第54節:沒問題也就意味著沒機遇(7)
這就是包克最早的寫作任務。他的小傳的需要量與日俱增,以致他得請人幫忙。他於是要求他的弟弟幫忙,如果他的弟弟願意幫忙,他就付給他每篇5美元。不久,包克還請了5名新聞記者幫忙寫作小傳,以供應一些平板畫印刷廠。包克竟成了編者!
生活就是這樣,它不斷地將禮物送到你手上,而接不接受卻在你自己。
◆窮人等候機會,而千萬富翁創造機會
人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人士,不約而同,都是創造機會、利用機會的高手。當其他人在原地踏步時,他們早已順著機會的急流而下,“輕舟已過萬重山”,建立自己的事業王國。
常常聽人說這樣一句話:“我等一個機會!”一個“等”字,可圈可點,多少歲月都在等待中消逝。人生有幾個十年呢?李嘉誠用了五個十年,創造了龐大的事業帝國。我們呢?我們要虛度幾個十年,才懂得後悔?
紫微斗數有句術語:“命好不如運好,運好不如流年好。”某年的一個機會,就足以改變你一生。問題是,你有沒有好好捕獲這個機會。請擦亮你的眼睛,留意形勢變化,爭取做第一個捕獲並善用機會的人。
蘇格拉底有過一句名言:“最有希望成功的,並不是才華出眾的人,而是善於利用每一次機會,並全力以赴的人。”
對待機會,有兩種態度:一是等待機會,二是創造機會。等待機會又分消極等待和積極等待兩種。不過,不管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