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繁衍戰略是,尋求儘可能多的性夥伴,以取得最大成功。女性繁衍戰略是,為自己後代謀求最佳的雄性資源。這兩種戰略,目的截然相反。所以有人認為,這在進化方面激勵人類發展欺騙本領,其中語言扮演了重要角色。'21'另一位進化心理學家斯蒂芬·平克(StevenPinker)認為,語言、社交能力、掌控環境都在相互加強,為精益求精而施加進化壓力。'22'這解釋了腦容量增加的必要,大腦皮層很大一部是用於語言的,它恰是行為意義上的現代人類(behaviorallymodernhumans)所獨有的,而在黑猩猩或古人類身上是找不到的。'23'
第二章 自然狀態(6)
語言的發展,不僅允許短期的行動協調,還令抽象和理論成為可能,這就是人類所獨有的關鍵認知力。詞語可指具體物件,也可指物件的類別(狗群和樹叢),甚至可指抽象的無形力量(宙斯和地心引力)。綜合兩者,便使心智模型(mentalmodel)成為可能—那是指因果關係的一般宣告(“因為太陽發光,所以變得溫暖”;“社會強迫女孩進入定型的性別角色”)。所有的人都在製造抽象的心智模型。這樣的推論能力給予我們巨大的生存優勢。儘管哲學家如大衛·休謨(DavidHume)、無數一年級統計學的教授一再告誡,關聯不表示因果,但人類經常觀察周遭事物的關聯,以推斷之間的因果關係。不要踩蛇,不吃上週毒死你表親的草根,你將免遭同樣命運,並可迅速將此規矩告訴子孫。▌米▌花▌書▌庫▌ ;www。7mihua。com
製造心智模型的能力,將原因歸於冥冥中的抽象概念,這就是宗教出現的基礎。宗教—篤信一個無形的超自然秩序—存在於所有人類社會。很不幸,試圖重建早期人類血統的古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對其精神生活只能提供甚少的線索,因為他們依據的是化石和營地的物質記錄。但我們尚未發現沒有宗教的原始社會,並有考古蹟象表明,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和其他原始人類群體,也可能有宗教信仰。'24'
今天有人主張,宗教是暴力、衝突、社會不協調的主要來源。'25'但在歷史上,宗教恰恰扮演相反的角色,它是凝聚社會的源泉。經濟學家假設,人類是簡單、理性、自私的參與者。宗教則允許他們之間的合作變得更廣泛更安全。據我們所知,彼此一起玩囚徒困境遊戲的參與者,應能取得一定的社會合作。但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MancurOlson)顯示,隨著合作群體的逐漸擴充套件,集體行動便開始瓦解。在龐大群體中,越來越難監察每個成員的貢獻,免費搭乘和其他機會主義行為變得司空見慣。'26'
宗教得以解決這集體行動的難題,透過獎罰而大大增強了合作的好處,甚至在今天也是這樣。如我認為部落領袖只是像我一樣的自私傢伙,我就不一定服從他的權威。如我相信部落領袖能調動已死老祖宗的靈魂來獎勵或處罰我,我會對他更加尊崇。如我相信已死老祖宗在旁監視,比活人親戚更能看清我的真正動機,我的羞恥感可能更大。與宗教信徒和世俗者的見解恰恰相反,任何一種宗教信仰都是很難得到證實或證偽的。即使我懷疑部落領袖與已死老祖宗的聯絡,我也不願承擔風險,萬一這是真的呢?根據“帕斯卡賭注”(Pascal’swager),我們應該相信上帝,因為他可能存在。這在人類歷史中一直適用,雖然在早期懷疑者可能會更少。'27'
在加強規範和支撐社群方面,宗教的功能一直是公認的。'28'“一報還一報”(tit…for…tat),即以牙還牙和報李投桃,是反覆互動的合理結果,也是聖經道德的基礎,更是人類社會幾乎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德準則。你待他人,如他人之待你,這條黃金定律只是“一報還一報”的異體。它只是強調善,不講惡罷了。(由此看來,基督教以德報怨的原則是反常的。人們可能注意到,即使在基督教社會,它也很少付諸實施。沒有一個我所知道的社會,把以怨報德當作其群體的道德準則。)
進化心理學家主張,凝聚社會所提供的生存優勢是人類天生偏愛宗教的原因。'29'思想可增加集體的團結,宗教不是唯一方式—今天,我們有民族主義,還有世俗意識形態,如馬克思主義—但在早期社會,宗教在社會組織走向複雜一事上,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沒有宗教,很難想象人類社會得以超越族團的層次。'30'
第二章 自然狀態(7)
從認知觀點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