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就要牢牢地抓住!
“我等君臣,務必上下一心,同仇敵愾,內徵兵員,外結盟友,集結勢力,殊死而戰,方能舒解今日翻天覆地之危險。”西太后最後教導諸位說。
自然,西太后的話,才是真正的聖旨。此時,有主管外務事宜的大臣請求對外聯絡的方略時,西太后略一沉吟,拍案而起:“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只要我大清拼搏國運,精誠團結,則列強必不甘坐視,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若能與英吉利,德意志等大國結盟,任何條件,都在所不惜!”
在御前會議確定了方案以後,清廷加緊敦促外務部和袁世凱,以及兩江總督,上海道臺等官員,與列強各國接觸,求援。
九月四日,清廷向英國,德國,俄國,奧國,意國,西國,荷國,美國,等數十國家,頒佈了“勤王令”。當然,這一政令,不是調動,而是哀求,懇切各國,看在清廷多年以來,販賣國家主權,不甘寂寞的情況下,敦促以往友誼,睦鄰關係,有錢的出錢,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
“此次與東北疆域之慄雲龍新軍匪徒決戰,不唯為清帝國自存自立之戰,亦為世界各國和平安全著想,經濟命脈與政治利益之念,大而言之,實在是世界文明與兇惡暴亂之間的決戰,清帝國政府,決意充當先驅,為各國盾牌。”
“若各國觀望姑息,遂有清帝國崩潰之狀,則唇齒相依各國,轉將遭到叛逆軍之害,那時,悔之晚矣!切切。”
這是電報內容若干節點,更多更長,更有情理文采的東西還多的是,清廷最不缺乏的就是搬弄是非,製造文禍,煽動激情的高手,而且都是大內品牌的。
九月五日,列強紛紛回電,表示同情清廷的遭遇,“感同身受”。
九月六日。英國率先向中國新軍提出了抗議,要求慄雲龍以清國人民的幸福為念,不要發動叛亂,製造滔天罪惡。
九月七日,德國政府發表宣言,同意支援清廷。
九月八日,所有參與過第一次侵華大聯盟的帝國主義國家,除了已經完蛋的日本以外,統統地表示,要支援清廷,與中國新軍勢不兩立。
最令人髮指的是,法國,原來中國新軍的同盟國,現在也搖身一變,成為支援清廷的急先鋒,法國總理大言不慚地介紹了法國在對待中國新軍問題上的一貫方針,咆哮著要將每一箇中國新軍計程車兵都捏成泥巴。
當天下午,各國就組成了新的聯盟,號稱世界正義者聯盟。
英國為當然的發起人,並且,在倫敦成立了聯盟總部,在沙俄的西伯利亞,英國所屬的馬六甲,美國所屬的菲律賓,法國所屬的印度支那,英國所屬的印度,分別成立了一些前敵指揮部,籌集物資,協調部隊,向中國北部進軍!
九月十日,英國首相和法國總理會晤,德國皇帝和奧國皇帝也趕往彼得堡,意國首相趕往巴黎。商討統一作戰的事情,英帝國內的各殖民地,率先行動,紛紛舉行了戰爭動員的宣傳。
九月十五日,列強組成了正式的反中國新軍的大同盟,在倫敦發表了《世界正義者同盟宣言》,宣稱,這個聯盟成立的目的,就是消滅可惡的中國新軍,還世界以安祥,正義,平等,文明。號召一切國家,都起來,參加這一決定人類社會歷史命運大大戰爭。以最大的努力,消滅這一惡瘤。
“不消滅中國新軍,同盟決不罷休!”
三八章,掌嘴
列強之間的勾結,有些是秘密的,有些是公開的,自然,被中國新軍的情報總局知悉其基本的走向,還是難以避免的。
列強也沒有刻意地迴避這一點兒。他們甚至有意無意地利用這樣的情勢,來威嚇中國新軍。
九月十八日,以世界正義者同盟國家的名義,在布魯塞爾組成了一個聯合軍事軍備協調委員會。要求參加同盟的各列強國家,在軍事情報上互通有無,在經濟佈局,軍工企業生產上,做到協調一致,科學技術上,能夠迅速交流資訊,他們還規定,在消滅邪惡的中國新軍之前,世界各同盟國的軍事化程度,不等小於百分之十的投入。一句話地說,列強從政治到軍事,又從軍事到經濟,科技文化,空前未有地“團結”,從根本上進行了戰爭動員,將經濟納入了戰爭的軌道。
九月十九日,列強同盟的軍隊,已經向中國的周邊,頻繁地調動,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浩瀚的大海上,遊弋著一群群的艦隊,商船隊,都是向中國沿海地帶運輸兵員個物資的。
為了擊敗中國新軍,徹底地報復六年前慘敗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