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想為難他了。”
陳友諒的大將張定邊急忙勸諫說:
“朱元璋志向遠大,非池中之物,他的話不該輕信。如今我軍勢大,正應趁勢掃平江南,而後一統天下。朱元璋自保之計,陛下不能讓他得逞。”
陳友諒有了心疑,但還是沒把朱元璋放在心上。
張定邊十分焦急,於是聯絡眾將,準備一齊向陳友諒進諫,他對眾將說:
“主公為朱元璋巧言所動,必致大錯,我們怎能不進忠言呢?”
張定邊和眾將幾次諫言,陳友諒漸漸醒悟過來,他與張士誠相約合攻應天。
訊息傳來,應天城一片恐慌,朱元璋的部下將領有的主張投降,有的主張逃奔鐘山,朱元璋也心生怯意,惶惶無措。他把劉基召來,急迫地說:
“先生先前告我不要和陳友諒硬拼,現在他主動來攻,我又該如何呢?”
劉基鎮定說:
“陳友諒是一隻猛虎,若在山中,誰也無法和他抗衡。如今他是猛虎出山,主公又何需怕他?那些主張投降和逃跑的人,只會壞了主公的大業,主公不能聽從他們。”
朱元璋又陷迷惑,口道:
“敵強不能力敵,先生可是讓我和陳友諒決戰嗎?”
劉基搖頭說:
“主公給陳友諒寫信示好,陳友諒又自恃其強,他必由此驕傲自大,極端蔑視我們。我意不是讓主公與他死鬥,卻可利用他的狂妄,先放棄幾個地方,裝成逃跑的樣子,引誘他快速來襲。我軍在中途設下埋伏,派兵截斷其後路,必能破敵建功了。”
朱元璋振作起來,喜聲道:
“陳友諒愚頑難教,一定會中計而敗。我軍雖弱,但有先生謀劃用智,又何愁將來不傲視天下呢?”
未元璋派胡大海出搗信州,牽制陳友諒的後路;命陳友諒老友康茂才派人詐降,誘敵深入;安排常遇春、馮國勝、徐達等各處設伏。
戰鬥的結果,陳友諒大敗,丟棄鉅艦戰舸數百艘,逃回武昌。
【原文】
敵弱不可言弱,攻其弱也。
【譯文】
在弱小的敵人面前不可以說軟弱的話,要攻擊他虛弱的地方。
【釋評】
再弱小的敵人也不會自動屈服的,如果打擊不到他的痛處,他很可能套成為一個難纏的對手,,對弱者不能示弱,弱者更有理由讓人同情;極言恫嚇儘管無禮,但只要說出了弱者的要害,擺明了可能出現的嚴重後果,弱者仍是可以不戰而勝的。無人以弱者為榮,弱者也不該以弱為恥,虛榮心只會讓弱者自卑,在強敵面前束手就範。
【事典】言辭鋒利的張儀
戰國時期,秦惠王以張儀為相,秦國勢力十分強大。張儀為迫使六國屈服秦國,極力倡導“連橫擊弱”的策略,他對秦惠五說:
“合縱聯盟乃是秦國的大患,只有削弱它,秦國才能不受拘束,減少抵抗,請大王准許我周遊列國,說服它們不和秦國為敵。”
秦惠王答應了張儀所請,張儀先後遊說魏國、楚國有成,接著他來到韓國。
張儀的隨從見他充滿自信,不似從前那樣神情焦慮,忍不住動問說:
“大人遊說魏國,幾經周折;大人說服楚國,也用盡心力,難道大人以為韓國之行會十分順利嗎?”
張儀臉上作笑,回答說:
“你猜得一點不錯啊,看來你真的有所長進了。”
隨從似是不信,問道:
“大人為什麼這麼說呢?聽說韓王十分固執,大人憑什麼說服他呢?”
張儀又是一笑,言道:
“七國之中,韓國力量最弱,國土狹小,處在秦、楚、趙、魏的四面包圍之下。這樣的弱敵,用不著和韓王講什麼大道理,只要恫嚇他,在氣勢上壓倒他,韓王就會懼禍聽勸了。”
張儀見到韓王,果然沒有謙讓,他振振有詞地說:
“韓國土地不過900裡,人都住在山區,無法積存兩年的糧食,如果一年有災,百姓就難以度日了。韓國計程車卒全加起來不過30萬,能打仗的頂多有20萬,大王以這樣的國力和秦國對抗,真是太不明智了。”
韓王聽張儀所說不差,心中一驚,他勉強說:
“秦國又如何呢?”
張儀眉毛上揚,高聲道:
“秦國地大物博,軍隊有一百多萬,兵車一千輛,戰馬一萬匹。秦軍戰土勇猛無敵,不穿盔甲,亦能奮起應戰。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