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重要價值是肯定了毛澤東提出來的向貴州進軍的決策,明確否定在湘西建立革命根據地的主張。會議的主持人周恩來最後決定,採納毛澤東的意見,繼續向西面進軍,渡過烏江。”
長征小故事
1. 周恩來搓米
紅軍在黎平進行短期的調整,戰士們得到了一個難得的休整機會,這個機會是長征以來都沒有的。大家好不容易在貧苦的貴州山區搞到了一些糧食,但是基本上都是沒有脫粒的稻穀。沒有脫粒的工具,稻穀就沒有辦法脫殼成為米粒,戰士們還是沒有辦法填飽肚子。
周恩來瞭解情況以後立刻召開幹部會議,他說:“一定不能讓同志們餓肚子!我們要想辦法讓同志們吃上飯。沒有東西磨稻穀,就動員大家用石頭、瓦片搓!就是用手搓,也要把米脫出來。”這次會上做出決定,每個戰士要自己動手脫米,必須脫出夠三頓飯的米來。
大家一起動手,搓谷磨米。周恩來領取了稻穀,找個瓦片就搓了起來。警衛員看到了,連忙阻止:“您的工作已經很忙了,就不要搓米了,我們幫您搓。”周恩來笑著揮揮手:“我提出讓大家動手搓米,自己怎麼能不搓呢?”
幹部戰士們一起熱熱鬧鬧地搓米,有的用瓦片對瓦片搓,有的用石塊對著石塊磨,有的乾脆用雙手直接搓,手上搓起了血泡,大家的興致仍然很高。
2.兩百個銅元
紅軍剛到貴州山區,一些地方的農民受到敵人的欺騙和矇蔽,對紅軍不瞭解,悄悄地躲起來。在黎平縣城外的一個小寨子裡,一位農民正在吃飯時聽到紅軍進村的訊息,飯都沒吃就嚇跑了。
這位農民匆匆躲出去,直到天黑才敢回來。他回家揭開鍋一看糧食沒啦,鐵鍋裡有兩百個銅元,銅元底下壓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你們不在家,鍋裡稀飯我吃啦,開你銅錢二百文,放在鐵鍋內,到屋請收下。”還有的農民回來以後,在豬食盆裡發現了紅軍留下的買豬錢。
3.一張傳單
紅軍在行軍路上開展群眾工作,沿途散發傳單、書寫標語、宣傳黨的政策。一天,一位侗族老農賣完柴火回家,在路上揀到一張《出路在哪裡?》的傳單,上面還有毛澤東和朱德的簽名。他好像揀到寶貝似的,把傳單撿起來揣到懷裡帶回家。為了防止蟲蛀,還把傳單和家人的生辰八字夾在一起放到菸葉中,悄悄藏了起來。
後來,國民黨的部隊不時到村子裡來搶東西,他擔心傳單被搶走,就藏到附近的山坡上。“有一次,他們把我家的門都砸了,老伴的手鐲子也被搶了,傳單還是好好地儲存下來了。”
長征詩詞
黎平群眾歡迎紅軍進城的時候,傳唱的歌謠:
紅軍戰士本事好,半天打敗中央軍;
土豪劣紳怕丟命,連夜逃出黎平城;
爭先恐後忙不住,雞狗無主滿街奔;
我們窮人膽子大,不信謠言嚇唬人;
一齊來到東門外,香花蠟燭迎紅軍;
香菸飄上半天去,爆竹鑼鼓響沉沉;
進城三天開大會,大洋銀毫分窮人;
豬肉大米和衣服,各色布匹花眼睛;
老老少少都分得,生活美滿笑盈盈;
古來只有富人好,今天窮人得翻身;
朱毛恩情深似海,黎平窮人記在心。
長征小問答
問:
為什麼毛澤東在黎平會議上主張不按照原來的計劃向北行軍與賀龍會合?
答:湘江一戰,紅軍元氣大傷,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主張避開敵人的鋒芒,不繼續北上,而是到貴州這個敵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獲得休整,再製定下一步行軍計劃。黎平會議上,政治局肯定了毛澤東的意見,決定西渡烏江,向貴州進發,建立川黔革命根據地。
1935年12月13日中革軍委在通道召開會議。國民黨“追剿軍總司令”何鍵調集湘軍和薛嶽率領的中央軍,在通道城以北地區對紅軍進行堵截。如果中央紅軍堅持按照原定計劃,北上會合紅二、六軍團,就得和多出紅軍五六倍兵力的敵軍決戰。在這個危急的關頭,毛澤東主張放棄原定的計劃,而向敵人兵力薄弱的貴州方向前進。
12月14日中央紅軍佔領貴州黎平縣城,開啟了通向貴州的門戶。
12月16日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紅二、六軍團在湘西開闢根據地,在涪澀河地區殲滅了敵人三十四旅大部。
12月17日紅二、六軍團又佔領了桃源地區,包圍了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