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僱用,的確讓我憤怒。我懷疑作者是否真正讀過我的書,《富爸爸富孩子,聰明孩子》從來沒有說讓你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僱用,它是在鼓勵孩子成為不受僱用者。如果你希望年輕富有地退休,就需要思考如何才能成為不受僱用者。
如何才能成為不受僱用者
在心智槓桿的概述中,需要再次重申,個人現實簡單地說就是你認為什麼是真實、正確的。或者也就是大家常常說的,個人感知就是你的現實。當有人問我:“改變一個人的現實很難嗎?”我回答說:“那要根據個人情況。”對我來說,那就是自己內心的一場爭鬥,就是用富爸爸認為聰明的事情,取代窮爸爸認為聰明的、值得一做的事情。在許多方面,將一個人的現實從中產或窮人轉化到富人的現實,就像多年用右手吃飯的人有朝一日突然改為用左手吃飯。雖然不難做到,只要堅持就能如願以償,但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致富的最快捷徑是儘快改變你的現實。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一點易說難做,因為他們更願意呆在自己原有的現實裡,即便那是一個財務吃緊、入不敷出的現實。富爸爸說:“大多數人傾向於生活在自己原有的天地裡,而不是拓展自己的空間。”他認為,大多數人更願意舒適地工作一生,而不願過幾年不舒服的日子來努力改變自己的現實,讓自己一生的剩餘時間實現飛躍。用前面的比喻來說,那就是大多數人寧願用右手吃飯、貧困終生,也不大願意學習使用左手吃飯、快速致富。在很多方面,那也是改變大腦現實所需要的。
內容與環境
《高速發展的公司》(Fast pany)是一本著名雜誌,我在此推薦給大家。該雜誌最近一篇題為《學習101》的文章中寫道:
在新經濟時代,對於任何想永遠保持高速成長的個人、團隊或者公司來說,學習都是一個最重要的工具。
接著,文章引用Inter Wise公司戰略學習顧問埃斯特·所羅門·格雷的觀點:
因此,在舊經濟時代,內容是主宰;在新經濟時代,環境是主宰。
也就是說,學會從右手為主到左手為主,比習慣於使用何種餐具本身更為重要。
現在的學校教育,仍然在對學生苦苦灌輸更好的“內容”,而不是讓他們留意資訊時代來臨,已經給我們生活世界的“環境”帶來了根本性改變。就像前面提到的那篇書評中所說的,我的書惟一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讓孩子們更容易受僱用,大多數教師都想設定能讓孩子更容易受到僱用的課程內容。那也是為什麼學校教育一直關注內容,而不是環境的原因。
世界的環境已經發生了改變。在我們父母成長的大蕭條時代,環境是工作職位很少,工作安穩與否便是最重要的事情;那也是我的父母強調好分數和工作安穩重要性的原因。在我父母生活的時代,如果你在一個大公司找到一份安穩的工作,公司將會負責你退休後的財務安全。你也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勤勤懇懇不知疲倦,但那完全是生活所迫。今天,經過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之後,很多人意識到,我們的環境或者僱工規則已經發生了徹底改變。
內容、環境和能力
儘管富爸爸不大使用“內容”、“環境”,而是使用“現實”這個詞,有時也使用“能力”這個詞。他常常說,“窮人不僅有一個窮的現實,窮的現實還意味著他沒有能力讓錢留在自己身邊。”
他的意思是,當人們說“我永遠不會富裕”、“我買不起”或者“投資是很冒險的”時,實際上已經剝奪了自己致富的能力。他說:“當一個擁有窮人或者中產階層現實的人,突然一下子得到大筆金錢,他們在思想和精神上往往沒有能力去把握。因此,那些金錢就會氾濫成災,最終喪失殆盡。”這也就是為什麼常常聽到有人說:“金錢僅僅從我的手頭經過。”或者說:“不論能賺到多少錢,每到月末我總是感到手頭很緊張。”“等到有了多餘的錢以後,我再去投資。”
偶爾,我也會引用富爸爸在家裡對他兒子和我講道理時所做過的實驗。富爸爸先準備一隻空水杯,然後拿起一隻又大又滿的水缸往這個空水杯倒水。自然,很快空水杯就溢位了水。只要繼續往裡倒水,水還會繼續溢位。富爸爸說:“世界上有很多財富,如果你想致富,首先必須拓展自己的現實環境,以便能長久擁有那份財富。”在培訓班上,我也用這個例子說明內容、環境和能力的關係。我分別將水倒進一盎司的小量杯,然後倒進一隻小水杯和大水杯,依此簡單說明窮人、中產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