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是個人一生中最大的一筆開支。我們下面將要進一步做出解釋。
富爸爸擁有上述三種收入,因為每種收入都有優點和不足。窮爸爸辛勤勞作一生,僅僅依賴一種收入。當我們分析他們的一生時可以看到,正是這個小小的不同造成了他們最終財務狀況的天壤之別。
富爸爸窮爸爸為不同型別的錢而奔忙
富爸爸窮爸爸都整日奔忙,但卻不是為了同一型別的錢。窮爸爸反覆強調說:“好好上學,那樣你才能找個一個高薪工作。”富爸爸則說:“不看你掙多少,而看你最終擁有多少。得到工資收入最辛苦,最終留下來的卻最少。”
第一種50%的錢
富爸爸常常將工資收入,也就是從工資卡里得到的收入稱為“50%的錢”。因為不論你掙了多少錢,政府總是透過一種或多種方式至少從其中拿走50%。如果你現在年薪5萬美元,那麼至少萬美元最後要被政府拿走,而且大多數在你接到這筆錢之前,就已經被扣除了。即便你拿到了剩餘的2�5萬美元之後,各種稅還會接踵而至。正如很多人所瞭解的,當你賺錢、消費、儲蓄、投資甚至當你死亡時,都不可能擺脫納稅。事實上,如果沒有作好準備,去世時你所承擔的稅費將會非常之高。正如富爸爸常說的,“如果你對去世後自己的錢沒有一個計劃,那麼政府就會替你想辦法了。”
在富爸爸看來,個人辛辛苦苦地工作,最終卻被政府拿去至少50%的收入,實在不是一個很明智的決定。
(幾年前,各項稅率甚至超過了50%。最近幾年稅率相對較低,但為了補償損失,許多稅則漏洞被堵塞了。事實上,在富爸爸主要依靠工資收入的那些年代,他常常稱自己的工資收入是80%的收入,因為當時政府拿走了高工資收入者80%的錢。)
窮爸爸從來不懂不同類收入之間的區別,因此他為了那50%的錢辛勤工作,接著聽從會計師的建議購買更大的房子,以便獲得從來沒有真正享受過的稅收減免。他從不深入瞭解不同收入之間的區別,往往重新回到學校進修,以便獲得晉升和加薪。也就是說,他努力工作,努力學習,掙的多,納稅也就越來越多,因為他是為了50%的錢而工作。
富爸爸很難理解那些終生尋求高薪工作或者不斷希望加薪的人,他經常說:“當你獲得加薪時,政府同樣也會得到更多錢。”對他來說,用終生辛勞得到50%的錢,在財務上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第二種20%的錢
大多數人想利用富爸爸所說的20%的金錢,也就是資本收益、股票增值或者有時還包括房地產收益來維持退休生活。僅僅幾年前這個比例還很高,也就意味著為了資本收益而工作現在似乎顯得更明智一些。如果你聽到政客們說:“我的對手正在給予富人稅收減免。”他們其實往往正在給予投資收入一些稅收減免。
許多人在財務上更聰明些,不願意為了工資收入而賣力工作。許多人尋求認股權,如果公司經營成功,他們將獲得20%的錢。(其中一部分被當做工資收入,但隨後的增值部分將是20%的錢。)如果公司的市值沒有提升,那麼認股權可能也就一文不值。關鍵在於人們能否理解稅收優勢,以及不同型別收入的槓桿能力不同。富人與窮人之間差距不斷加大,因為很多人沒有注意到收入型別的不同。他們辛勤工作,得到的卻是一種並不適當的收入。
第三種0%的錢
我和金提早退休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利用了納稅延遲資金——他被富爸爸多次稱為0%的錢。納稅延遲資金是資本收益中沒有馬上納稅的錢,而且只要我們選擇納稅延遲,一般都可以得到。
例如:我們首付5千美金,買下了價值5萬美元的房子。兩年後,我們以10萬美元的價格轉讓。我們得到的資本收益應該是5萬美元,但我們選擇不繳付資本收益的20%,也就是1萬美元。如果從股票或者共同基金中獲取同樣一筆錢,大家可能只有馬上納稅,而我們則在這次交易中可以延緩繳納收益所得稅,並且用5�5萬美元投入到下一個專案中。這萬美元中,包括這次5萬美元的收益,以及當初5千美元的定金。也就是說,我們兩年之中獲得了5萬美元,也就是1000%的收益,並且沒有馬上納稅。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我們納稅延遲,而且用從技術上講屬於政府的錢作為首付款,投資購買一個價值33萬美元的公寓。接著,我們利用銀行的錢和賣家的部分資產,填補了自己剩餘的萬美元資金缺口。我們不僅運用了其他人的錢,還運用了政府的錢,從而使自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