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遺產(2)
這就是薩氏的競選對手羅雅爾聲稱他的當選會引發騷動的原因,也是法國左翼媒體一直妖魔化薩氏的原因了。他們想把薩氏描繪成一個希特勒般的人物。可是,為什麼薩氏又能贏得這麼多法國公民的支援呢?難道法國不是啟蒙運動的發源地,現代人權觀念的老祖宗嗎?除了他的種種改革措施之外,薩科齊還有別的板斧。
2002年的法國總統大選,極右分子勒龐(Jean-Marie Lepen)意外地淘汰了社會黨對手,挺進第二輪選舉,震驚全世界。五年之後的今天,這位反移民的極端民族主義者連第一輪選舉都過不了關。這是否說明了法國人厭棄了極右,不再仇視非法移民,也不再厭恨來自北非的穆斯林與其他地方的“外國人”呢?恐怕不是,根據法國媒體的票站調查,三分之二的勒龐支持者轉向了薩科齊。就連勒龐本人都憤憤不平地指摘薩氏“偷了我的理念”。什麼理念?首先他改造了勒龐上屆大選的口號“法蘭西,要不是愛它就是離開它”,不斷強調移民的可怕。然後他甚至宣佈要在縮減政府規模的同時成立一個新部門——移民與國族認同部,好教導大家怎樣做個純正的法國人,同時收束移民的擁入。而這正好對上了勒龐支持者的胃口,他們一向認為說話帶口音的外來人口要為法國的高失業率負責,而聰明的政客總是懂得如何把內部的問題轉移到對外人和他者的恐懼之上。
薩科齊是個聰明而複雜的人物,他具有反移民和民族主義的傾向,同時又主張和美國交好,鼓勵國民學英語。但基本上他是個想要維護法蘭西國家身份的民族主義者,例如他曾提出政府應該資助穆斯林興建清真寺,培訓本土的教長。雖然在競選期間,他害怕趕走右傾的選民,對此避而不談,但這個舉措其實是為了切斷法籍穆斯林和伊斯蘭世界的聯絡,一方面避免“恐怖主義”的散佈,另一方面把伊斯蘭教國家化,納入政府可以管控的範圍。
單方面強調薩科齊的經濟政策和勞工政策,卻忽略了他對治安和民族身份的看法,我們就不能掌握其右翼本色的完整面目。薩氏真如許多媒體所說的,是個新自由主義教條的追隨者嗎?即使是《經濟學人》也指出了在工業政策上面,薩科齊是個國家干預的忠實信徒。其實他向來也是個“經濟民族主義者”,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反對印度富商擁有的Mittal鋼鐵公司去年提出的Arcelor收購案。正如大部分政壇裡的新自由主義者,他一方面強調開放競爭以促進發展;但是在面對外國農產品的“傾銷”和國家標誌性企業被收購的時候,卻又變成了保護主義的衛士。
薩科齊在競選期間大力攻擊所謂的“六八遺產”。很多人認為1968年的左翼革命是今天法國經濟停滯不前、社會生機停頓的禍因,所以覺得薩氏的說法有理。但是,我們也知道與阿爾及利亞獨立有著血脈關係的“六八遺產”,乃是現代法國的寶貴遺產,它批判殖民主義的遺毒,重振自由、平等和開放的共和國精神,拒絕歧視、尊重人權。不過,這一切或許真的已成過去。正如薩科齊那名稱古怪的“移民與國族認同部”,“國族認同”(national identity)對不少經歷過“六八事件”的人來講曾經是個貶義詞,他們當年相信的是“共和國認同”。
原題為“薩科齊會否遠離共和國”,刊於《南方都市報》2007年05月13日
天88天66網 每天進步一點點 //。txtpub。
◎世 界
我們的地圖裡沒有第三世界
雖然中國人曾經喜歡說,“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但我們對世界人民其實是不大感興趣的。例如三年前在香港舉行的世貿部長級會議,明明來了那麼多世界各地的工人和農民,明明有那麼多代表弱勢來自草根的團體;但當我提議某大傳媒機構的新聞主管去採訪一下他們時,他卻不置可否。直到一群韓國農民和香港警方發生了激烈衝突,這家傳媒的記者才亢奮地跑到前線,把港島街頭當作戰地,務求捕得最刺激的畫面。
自從1999年“西雅圖起義”開始,俗稱的“反全球化運動”就從來沒有退潮過。哪裡有富裕大國召開高峰會,哪裡有跨國財團舉辦大型論壇,挾著“我們到處都是”(We are everywhere)口號的示威者就會跟到哪裡。無論是世界經濟論壇、世貿組織會議,還是八大工業國高峰會;這群反對派幾乎無役不與,力圖爭取曝光機會,甚至直接舉行破壞會議的遊行。他們的背景複雜,議題不同,但一般學者皆以為這是冷戰結束之後的國際左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