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可以從秦王府的置官中為龍城將軍謀求此職,應該問題不大!”秦王和太子劉源都被受命置府,就是擁有自己的府將,所以將龍城提高品級也並不什麼難事。
秦王點了點頭,道:“確實如此,那此事我也答應了,龍城還不謝謝福王給你謀求官職,這些年來你跟著我倒是吃了許多苦!”
龍城慌忙跪倒在地道:“王爺想要折殺末將!”
秦王嘆了口氣道:“起來吧,這確實是我的想法,九弟正好提醒了我,這些年來我們只顧著沙場殺敵,守衛邊關,將一切置之度外,我就從未想過為你們這些人求個一官半職,除非皇上下旨冊封,唉,這是我的失誤!”龍城忙道:“能夠跟隨王爺征戰沙場,乃是末將平生所願,怎會介意這些虛名!”
劉淵看了心裡感動,越是見識這些軍中將領,就越是想起那些京城權貴們的所作所為,真是天地之別,幸好自己脫出牢籠,否則的話說不定也會同流合汙。
秦王將目光又望行劉淵,笑道:“九弟還有什麼要求,只要我能辦到,一律答應!”
劉淵笑道:“再無要求了!”
他突然嚴肅下來,道:“龍城聽令!”
龍城這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他的部下,有道是軍令如山,急忙行禮。
劉淵道:“現在本帥將竟陵守軍三萬歸將軍節制,將軍自行都督事!”此令一發,就等於將整個竟陵城的一半人馬全部交給了龍城,龍城馬上愣在當場。
秦王臉上露出一絲讚賞的笑容,終於明白了劉淵的想法,若是劉淵直接將大軍交由秦王來指揮,自然會授人以柄,太子肯定會拿此事大做文章,但是現在劉淵把軍隊交由龍城節制卻是大大不同,軍權雖然在龍城手裡,但是劉淵畢竟還是都督,加上龍城本身就是大將之職,自然讓人無話可說,這是為秦王避嫌的做法,也使得減少了很多麻煩。
看到龍城還是站在那裡,崔群笑道:“龍城還不接令!”
龍城這才將令牌接了過來,他也明白了劉淵的想法,這樣一來,其實他還是歸於秦王指揮,只不過名義上卻有所區別,而且又能自己親自帶兵,心裡當然高興。
劉淵又拿出一支令箭道:“這支令箭就給崔長史了,本帥命你為聯絡官,負責與淮南軍的聯絡之職!”
崔群欣喜接令,這樣一來,他就能自由往來於竟陵與漢口之間,也能時常見到秦王了,這真是他平生所願,沒有想到這麼容易就實現了。
劉淵如此安排確實讓秦王大感意外,這個清瘦的皇弟竟然變得如此成熟,能夠顧及到各個方面,這一點確實非常難得。
第二十七章 竟陵城頭(上)
落日下的竟陵城全部被籠罩在一層光輝之中,劉淵和秦王攜手踏上城樓,秦王目光中顯然是充滿深情的,望向面滾滾而去的長江,無數船隻橫貫江邊,遍佈的密密麻麻,劉淵能夠感受到此刻心裡沒有來由就升起的一陣荒涼,又可以說成是壯麗。
戰場總能激起男人最原始的一種想要馳騁的衝動。
秦王明天就要趕回漢口去,這次來到竟陵確實是因為擔心戰事,也是為了想見見這個十幾年都沒有見過的弟弟,所以他倒並沒有去軍中檢視,而是一直呆在劉淵身邊,那種真摯的兄弟之情,確實讓劉淵感動莫名,沒有想到秦王竟然是這樣的人。
夕陽漸漸落下了。
劉淵的目光卻投在秦王的身上,他的身體無比挺直,如箭一般的似乎要直刺空中,這種力量上的清晰感覺使得劉淵越來越佩服放棄一切權勢爭鬥而鎮守邊關十數年的二哥,也許在大漢軍人的心裡,他才該是真正的戰神,也是真正的“皇帝”。
想到這裡,劉淵倒有些能夠了解他為什麼發誓永不回京城,也斷然退出與太子的爭權奪利了,這個人實在是充滿了豐富的感情,不僅是對兄弟姐妹如此,對平常人也是如此,對江山社稷更是如此,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感情,所以他才成為秦王吧!
劉淵還是首次如此佩服一個人。
秦王終於將目光收了回來,笑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兩句詩是九弟作的吧,有時我站在這裡看著長江,確實能夠體會到這種感覺,九弟你不愧是我大漢的奇才,能夠寫出這樣的句子!”
劉淵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若是生起想把自己不是這個朝代的人這個事實說給一個人聽的念頭的話,這個人無疑就是眼前的秦王,不過他也知道這件事也只是想想而已,自己說出來肯定無人可信,只好淡淡一笑,並未回答。
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