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球手打盹時,你跳起來猛地一下,就擊中了。
巴菲特說,伯克希爾公司之所以致力於長期投資策略,就是認為股票市場的一個重要作用是重新配置資源,股市資金最終會透過各種交易流向耐心的長期投資者。所以,股票投資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好機會的出現,該休息時就休息。
他說,他的投資模式有點像樹獺一樣懶散。他在1990年時說,當年他們擁有6只主要股票,其中有5只股票全年沒有買入1股也沒有賣出1股。唯一的1只有交易的股票是富國銀行,這家公司因為擁有超一流的管理、很高的回報率,所以持股比例被提高到了美國聯邦委員會允許的最高持股比例——將近10%,其中1/6是1989年買入的,其餘都是1990年買入的。
1995年時巴菲特又同樣闡釋說,1994年伯克希爾公司持有的最多的6只股票,其中有5只股票沒有任何變動,唯一有變動的股票是美國運通公司,持股比例提高到了10%左右。
巴菲特為什麼要這樣“懶”呢?他的解釋是,這主要歸因於他選擇股票本身的謹慎和理解。他們原來持有的股票質地就非常優良,不但對這些股票能理解,而且這些股票本身也能持續取得卓越的業績。如果要放棄這樣優秀的公司而換成其他股票,這才是“一件大蠢事”。
由於沒有更好的股票用來投資,所以伯克希爾公司常常會有鉅額現金閒置在那裡。
他說,1988年末他手上有超過150億美元的現金。有這麼多的現金閒置在那裡當然不是什麼開心的事,但問題是找不到一個真正的大規模企業併購機會。他說,既然這樣,“我們寧願讓這些現金閒置,把伯克希爾公司的錢袋磨得破了洞,也不願意讓它們舒舒服服地呆在別人的錢袋裡。”
【投資心法】非凡的投資業績絕不會透過頻繁的股票交易獲得。巴菲特認為:“把這種頻繁交易的機構稱為投資者,就如同把經常體驗*的人稱為浪漫主義者一樣荒謬。”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有助於發現不需追加投資的股票
我們喜歡那些我們覺得有確定性的生意。如果一項生意我們感覺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我們無法估出一個數字,我們就不去搏它的回報了。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投資策略】
巴菲特認為,投資股票一定要注重這項投資是否有確定性,因為只有有確定性的投資才是穩健的、適合長期投資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就有必要選擇那些不需要追加投資的公司。
巴菲特的這一策略,是和集中投資策略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他認為,“好股票多多益善”。所以,每當遇到一家明星公司時,他總會千方百計擴大持股比例,甚至想把整個公司買下來。他認為,值得買下整個企業的上市公司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一是公司性質一般屬於私營企業。
因為是私營企業,尤其是面廣量大的家族企業,所以它們經常會遇到因為產權糾紛需要分家析產的事。一般情況下,只要這家公司的質地足夠好,這時候他就會挺身而出,全盤買下這家公司的股票。
但這也有前提條件,這就是原來的企業管理層願意繼續留用,願意幫助他打理企業,否則他就有可能會放棄這種全盤收購策略。
實際上,這時候的巴菲特圖謀昭然若揭:他更看重的不是企業資產,而是一直以來公司保持良好業績的管理人才。
在家族企業中,經營得如此好、規模又很大的公司非常少,所以他不得不在上市公司中仔細研究、尋找,然後等待收購時機。
不過,在上市公司中收購股票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形:你在收購,別人也在收購,會一下子出現很多競爭者,這樣,不知不覺間就把股票價格抬上去了。這時候即使你收購股票的計劃成功了,投資成本也會居高不下,甚至根本不合算。
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巴菲特說,最好的辦法不是你去主動收購股票,而是等待股市主動“把股票交給你”——他的一貫策略是,悄悄地以一個普通投資者的身份逢低建倉,不露聲色,這時候買入的股價最低。
二是這家公司不需要追加投資。
巴菲特認為,許多公司雖然很賺錢,可是賺到的錢需要不斷投入裝置更新改造,到頭來這種盈利聊勝於無。
就好像把錢存在銀行裡,雖然每年的利息在不斷增加,可是如果利息永遠都不能取出來,這又有什麼意思呢?有鑑於此,他在控股上市公司時特別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