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投資者虧損比例過大,也就不足為奇了。
行為金融學認為,投資者最需要克服的市場情緒主要有:
過度自信
投資者過於相信自己的判斷力,過高估計成功機會,甚至以為自己真的能“把握”股市,這時候就會忽略股市執行中的非理性和不確定性,從而造成投資損失。這是一種最常見、最根深蒂固的錯誤情緒。
過度反應
以股價為代表的金融資產價格,普遍存在著過度反應現象。這是因為投資者對最近得到的資訊會自覺不自覺地賦予更大權重,從而忽略歷史資訊,導致對近期股市發展趨勢的判斷過度偏離長期平均值,引發股價補跌或補漲。
反應不足
反映不足實際上是過度反應的一種變種,指對最近得到的股票資訊認識不足,有點麻木。每個投資者都會或多或少有這種“成見”。這樣做的結果是,很容易錯失投資機會,在即將到來的股價波動(大幅度上漲和下跌)面前措手不及。
稟賦效應
投資者對於相同數量的盈利或損失,對放棄損失的厭惡程度會大大高於獲得收益的喜悅程度。例如,他們對賬面損失10萬元的心痛程度,要比賬面獲利10萬元大得多(研究表明,前者相當於後者的倍)。這種心理行為容易導致過於強調短期虧損,而不願意及時割肉止損。
後悔厭惡
投資者在做出一項錯誤決定後往往會感到非常後悔,而這種後悔的痛苦比錯誤決定所造成的損失更痛苦。在這種心理驅使下,很容易作出一系列不理性的投資行為來。
羊群行為
這本來是指動物成群移動、覓食的現象,表現在股市投資中,就體現為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別人一樣思考、感覺、行動。這同樣是一種非理性行為,因為它在追求與別人行為一致的同時,最容易忽略自己享有的獨家資訊。
代表性偏差
股評家常常會把各種紛雜無序的股市現象歸納為幾種代表性型別。受其影響,投資者常常會因此產生偏見。例如,最典型的代表性偏差是“好公司=好股票”。殊不知,“好公司”的股價一旦過高,也就談不上是什麼“好股票”了。
自歸因
通俗地說,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自要好”:把成功的原因歸於自己,把失敗的原因推給別人。這種心理人人都有,可是應當看到它的最大危害是:當自己的觀點符合事實時還能不斷強化自信心,而如果一旦不符合卻不會等量削弱自信心。
【投資心法】股市是非理性的,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養成獨立思考、獨立行動的習慣。研究表明,如果無法克服上述幾種市場情緒,這樣的投資者很容易在股市中虧損。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抗拒誘惑,以靜制動
投資人總想要買進太多的股票,卻不願意耐心等待一家真正值得投資的好公司。每天搶進搶出不是聰明的辦法……近乎怠惰地按兵不動,正是我一貫的投資風格。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投資策略】
巴菲特認為,股市是非理性的,所以在選擇買入股票時機時,要能做到抗拒誘惑、以靜制動,只有這樣才能把握投資機會。
而總觀絕大多數投資者,都很難抵抗這種誘惑。結果呢,雖然在股市裡不斷搶進搶出,忙得焦頭爛額,最終卻沒有什麼收穫,甚至還要虧損。這就是股市中為什麼賺錢的人少、賠錢的人多的真正原因所在。
2003年,巴菲特投資中石油H股的案例,就充分證明了他在這方面的果斷決策能力。
在香港上市的中石油H股,是巴菲特投資的第一隻中國股票,也是截止2007年末公開資料中能查到的他購買過的唯一一隻中國股票。
中石油主要從事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生產、銷售,原油及石油產品的煉製、運輸、儲存、銷售,以及其他相關石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天然氣的輸送和銷售,主要控股錦州石化、吉林化工、三星石化等多家中國A股、H股公司。2002年,中石油收購了戴文能源公司在印度尼西亞的石油天然氣業務;2003年4月24日,又以億元資本增持印度尼西亞加邦區油田15%的股權。
面對中石油表現出的強勁發展勢頭,巴菲特分析認為:一方面,中石油所在的中國,正處於全球經濟最活躍的亞洲地區經濟引擎地位,石化、鋼鐵、電力等基礎性行業受益良多;另一方面,當時正處於美國攻打伊拉克戰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