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東南五城西北昭如海瀕,軺車不能載,三馬不能勝。即日以大車四馬,建虎旗,載霸詣闕。霸臥則枕鼓,以鐵箸食,此皇天所以輔新室也!願陛下作大甲、高車、賁·育之衣,遣大將一人與虎賁百人迎之於道,京師門戶不容者,開高大之,以示百蠻,鎮安天下。”博意欲以風莽;莽聞,惡之,留霸在所新豐,更其姓曰巨母氏,謂因文母太后而霸王符也。徵博,下獄,以非所宜言,棄市。
'6'夙夜連率韓博奏報說:“有個奇士,身高一丈,體大十圍,來到我的府中,說想要奮力去攻打匈奴。自稱名叫巨毋霸,生長在蓬萊東南五城西北的昭如海邊,小車裝不下,三匹馬拖不動。我當天用大車套四馬,豎立虎旗,裝載巨毋霸前來京城。巨毋霸睡覺就枕在鼓上,用鐵筷子吃飯,這是上天派來輔佐新朝的!希望陛下準備一領特大的鎧甲,一輛高車,一套古代勇士孟賁、夏育穿的衣服,派遣大將一人和虎賁武士一百人到路上來迎接他。京師的門戶不能夠容納他的,把它們開高些、開大些。以此向各蠻族顯示,可以鎮懾安定天下。”韓博是想以此來譏諷王莽。王莽聽到了,痛恨韓博,讓巨毋霸留在他所到達的新豐縣,更改他的姓氏為巨母,意思是說,因文母太后而出現此人,這是使自己成為霸王的符命。徵召韓博,關進監獄,以出言不當為由,將其處死。
'7'關東飢旱連年,刁子都等黨眾多,至六七萬。
'7'函谷關以東連年饑饉、大旱,刁子都等黨羽部眾漸多,達六七萬人。
地皇元年(庚辰、20)
地皇元年(庚辰,公元20年)
'1'春,正月,乙未,赦天下;改元曰地皇,從三萬六千歲歷號也。
'1'春季,正月乙未(疑誤),大赦天下,根據三萬六千年日曆,改年號為“地皇”。
'2'莽下書曰:“方出軍行師,敢有趨歡犯法者輒論斬,毋須時!”於是春、夏斬人都市,百姓震懼,道路以目。
'2'王莽下文告說:“正當出兵行軍的時候,敢有奔跑吵鬧觸犯法律的,就判處殺頭,不要等到行刑季節!”於是春季、夏季都在都市裡殺人,百姓震恐,路上相見只有以目示意,不敢交談。
'3'莽見四方盜賊多,復欲厭之,又下書曰:“予之皇初祖考黃帝定天下,將兵為大將軍,內設大將,外接大司馬五人,大將軍至士吏凡七十三萬八千九百人,士千三百五十萬人。予受符命之文,稽前人,將條備焉。”於是置前、後、左、右、中大司馬之位,賜諸州牧至縣宰皆有大將軍、偏、裨、校尉之號焉 。乘傳使者經歷郡國,日且十輩,倉無見谷以給;傳車馬不能足,賦取道中車馬,取辦於民。
'3'王莽看見四方盜賊很多,又想進行壓制,再次下文告說:“我的皇初祖黃帝平定天下,自己統率軍隊擔任大將軍,內設大將,外設大司馬五人,從大將軍至士官共七十三萬八千九百人,兵士一千三百五十萬人。我接受符命的文辭,取法古人,將一一設定起來。”於是設定前大司馬、後大司馬、左大司馬、右大司馬、中大司馬的職位,各州牧至縣宰都賜予大將軍、偏將軍、裨將軍、校尉的稱號。乘坐驛站傳車的使者經過各郡國,每天將近十批,倉庫裡沒有現存的糧食供給,駕傳車的馬匹不夠,就取於民間,徵用路上的車馬。
'4'秋,七月,大風毀王路堂。莽下書曰:“乃壬午時,有烈風雷雨髮屋折木之變,予甚恐焉;伏念一旬,迷乃解矣。昔符命立安為新遷王,臨國洛陽,為統義陽王,議者皆曰:‘臨國洛陽為統,謂據土中為新室統也,宜為皇太子。’自此後,臨久病,雖瘳不平。臨有兄而稱太子,名不正。惟即位以來,陰陽未和,谷稼鮮耗,蠻夷猾夏,寇賊奸宄,人民徵營,無所錯手足。深惟厥咎,在名不正焉。其立安為新遷王,臨為統義陽王。”
'4'秋季,七月,大風損毀了王路堂。王莽下文告說:“壬午(疑誤)傍晚時,發生了暴風大雷雨毀壞房屋、摧折樹木的變故,我對此非常恐懼。考慮十天,才解除了迷惑。從前符命文辭說要立王安為新遷王,讓王臨在洛陽建國,為統義陽王,大家都說:‘王臨在洛陽建國為統義陽王,是說他據有全國的中心,是新朝的繼承者,應當作皇太子。’從此以後,王臨久病,後來雖然痊癒,但沒有完全康復。王臨有哥哥而稱皇太子,名分不正。我登上皇位以來,陰陽不和,糧食減少,蠻族擾亂中國,盜賊奸邪搗亂,人民惶恐不安,不知道怎麼辦。深深地思考這些罪責,是由於名分不正。應當立王安為新遷王,立王臨為統義陽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