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丙寅,京師地震。
'8'十二月丙寅(疑誤),京都洛陽發生地震。
永和元年(丙子、136)
永和元年(丙子,公元136年)
'1'春,正月,己巳,改元,赦天下。
'1'春季,正月己巳(十五日),改年號。大赦天下。
'2'冬,十月,丁亥,承福殿火。
'2'冬季,十月丁亥(初七),承福殿發生火災。
'3'十一月,丙子,太尉寵參罷。
'3'十一月丙子(二十七日),太尉龐參被免職。
'4'十二月,象林蠻夷反。
'4'十二月,象林縣蠻夷起兵反叛。
'5'乙巳,以前司空王龔為太尉。龔疾宦官專權,上書極言其狀。諸黃門使客誣奏龔罪;上命龔亟自實。李固奏記於梁商曰:“王公以堅貞之操,橫為讒佞所構,眾人聞知,莫不嘆慄。夫三公尊重,無詣理訴冤之義,纖微感概,輒引分決,是以舊典不有大罪,不至重問。王公卒有他變,則朝廷獲害賢之名,群臣無救護之節矣!語曰:‘善人在患,飢不及餐。’斯其時也!”商即言之於帝,事乃得釋。
'5'乙巳(二十六日),任命前任司空王龔為太尉。王龔痛恨宦官專權,上書極力陳述他們的罪狀。黃門宦官們指使門客,向朝廷誣告王龔有罪。順帝命王龔及早親自講明真實情況。李固向梁商上書說:“王龔具有堅貞的節操,無端遭受奸佞的陷害,大家聽說這個訊息,無不為之嘆息恐懼。以三公的尊嚴地位,沒有前往司法部門為自己申辯訴冤的道理。即令他對朝廷稍有不滿,往往讓他自殺,所以,按照慣例,沒有大逆不道之罪,不至於審問三公。假如王龔突然發生其他意外,則朝廷就會蒙受謀害賢能的惡名,群臣就沒有營救和保護忠良的氣節了!俗話說:‘好人正處在患難之中,我們即使再餓,也顧不上吃飯。’這正是救人的時候。”於是,梁商立即向順帝進言,事情才告平息。
'6'是歲,以執金吾梁冀為河南尹。冀性嗜酒,逸游自恣,居職多縱暴非法。父商所親客雒陽令呂放以告商,商以讓冀。冀遣人於道刺殺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放之怨仇,請以放弟禹為雒陽令,使捕之;盡滅其宗、親、賓客百餘人。
'6'本年,任命執金吾梁冀為河南尹。梁冀生性喜好飲酒,縱情作樂,為所欲為,居官多有暴虐不法的行為。其父梁商所親信的門客、洛陽縣令呂放,將上述情況報告梁商,梁商因此責備了梁冀。梁冀懷恨在心,竟派人在道路上刺死了呂放。而他又恐怕被父親發覺,於是把罪行推到呂放的仇人身上,並請求任命呂放的弟弟呂禹為洛陽縣令,讓他來逮捕刺殺呂放的兇手。結果,呂禹將呂放的宗族、親戚和賓客等一百餘人全部誅殺。
'7'武陵太守上書,以蠻夷率服,可比漢人,增其租賦。議者皆以為可 。尚書令虞詡曰:“自古聖王,不臣異俗。先帝舊典,貢賦多少,所由來久矣;今猥增之,必有怨叛。計其所得,不償所費,必有後悔。”帝不從。中、中蠻各爭貢布非舊約,遂殺鄉吏,舉種反。
'7'武陵郡太守向朝廷上書,認為武陵郡內的蠻夷已歸服了漢朝,可以比照漢人,增加他們的田租和賦稅。參加集議論的人都認為可行,但尚書令虞詡卻說:“自古以來,聖明的君王對風俗習慣跟我們不同的民族,不當作自己的臣民。先帝已制定了規章,明確規定武陵蠻夷應繳納的賦稅額,時間已經很久了。而今濫行增加,必然引起他們的怨恨和反叛,計算所能得到的,抵償不了所耗費的,定會後悔。”順帝沒有采納。其後,中和中蠻人各因所徵收的貢布不是原來規定的數量而起來抗爭,於是殺掉徵收賦稅的鄉吏,全族反叛。
二年(丁丑、137)
二年(丁丑,公元137年)
'1'春,武陵蠻二萬人圍充城,八千人寇夷道。
'1'春季,武陵郡蠻族二萬人包圍充城,八千人攻打夷道。
'2'二月,廣漢屬國都尉擊破白馬羌。
'2'二月,廣漢屬國都尉擊破白馬羌。
'3'帝遣武陵太守李進擊叛蠻,破平之。進乃簡選良吏,撫循蠻夷,郡境遂安。
'3'順帝派武陵郡太守李進率軍進擊反叛的蠻人,將其擊破平定。於是,李進選用賢良的官吏,安撫蠻人,郡境之內方告安寧。
'4'三月,司空王卓薨。丁丑,以光祿勳郭虔為司空。
'4'三月,司空王卓去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