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無相業,琪傾險無士風;尚書左丞趙光胤廉潔方正,自梁未亡,北人皆稱其有宰相器。豆盧革薦禮部侍郎韋說諳練朝章。丁巳,以光胤為中書侍郎,與說並同平章事。光胤,光逢之弟;說,岫之子;廷,逢之子也。光胤性輕率,喜自矜;說謹重守常而已。
'38'有人議論說任命功臣郭崇韜為宰相,他不瞭解朝廷的典章制度,應當用前朝名家來輔佐他。有人推薦禮部尚書薛廷,太子少保李琪也曾當過太祖時的冊禮使,他們都是師長宿儒,而且有文才,應當為宰相。郭崇韜上奏說薛廷華而不實,沒有做宰相的本事;而李琪險詐,沒有士大夫的風範;尚書左丞趙光胤廉潔正直,後梁朝還沒有滅亡的時候,北方人都說他有做宰相的才略。豆盧革推薦禮部侍郎韋說,說他熟悉朝廷的典章制度。丁巳(十七日),後唐帝任命趙光胤為中書侍郎,與韋說同為同平章事。趙光胤是趙光逢的弟弟。韋說是韋岫的兒子。薛廷是薛逢的兒子。趙光胤性格輕率,喜歡自誇,韋說謹慎莊重,遵守常法。
趙光逢自梁朝罷相,杜門不交賓客,光胤時往見之,語及政事;他日,光逢署其戶曰:“請不言中書事。”
趙光逢自從後梁朝罷了他宰相以後,關起門來不和外面賓客交往,趙光胤有時去看望他,談話中涉及到政事。有一天,趙光逢在他的門上寫上:“請不要談中書省的事。”
'39'租庸副使孔謙畏張憲公正,欲專使務,言於郭崇韜曰:“東京重地,須大臣鎮之,非張公不可。”崇韜即奏以憲為東京副留守,知留守事。戊午,以豆盧革判租庸,兼諸道鹽鐵轉運使。謙彌失望。
'39'租庸副使孔謙對張憲的公正很害怕,他想一個人專管租庸使一司的事務,於是他對郭崇韜說:“東京是一個重要的地方,需要一個臣去鎮守,這個人非張公不可。”郭崇韜於是上奏請求任命張憲為東京副留守,主管留守的事務。戊午(十八日),任命豆盧革判租庸使,兼任諸道鹽鐵轉運使。孔謙大失所望。
'40'已未,加張全義守尚書令,高季興守中書令。時季興入朝,上待之甚厚,從容問曰:“朕欲用兵於吳、蜀,二國何先?”季興以蜀道險難取,乃對曰:“吳地薄民貧,克之無益,不如先伐蜀。蜀土富饒,又主荒民怨,伐之必克。克蜀之後,順流而下,取吳如反掌耳。”上曰:“善!”
'40'已未(十九日),後唐帝讓張全義守尚書令,讓高季興守中書令。當時高季興入朝拜見後唐帝,後唐帝對他很好,後唐帝從容地問他:“我計劃向吳國和蜀國發起進攻,這兩國裡先打哪個呢?”高季興認為前蜀國道險,難以奪取,於是回答說:“吳國地薄民窮,奪取它沒有什麼好處,不如先攻打蜀國。蜀國的土地富饒,再加上蜀主荒淫,百姓們都怨恨他,攻打他一定會取得勝利。攻下蜀國以後,順流而下,再奪取吳國,這樣就易如反掌。”後唐帝說:“很好!”
'41'辛酉,復以永平軍大安府為西京京兆府。
'41'辛酉(二十一日),後唐帝又把過去後梁國的永平軍大安府改為西京京兆府。
'42'甲子,帝發大梁;十二月,庚午,至洛陽。
'42'甲子(二十四日),後唐帝從大梁出發。十二月,庚午(初一),到達洛陽。
'43'吳越王以行軍司馬杜建徽為左丞相。
'43'吳越王錢任命行軍司馬杜建徽為左丞相。
'44'壬申,詔以汴州宮苑為行宮。
'44'壬申(初三),後唐帝下詔書把汴州的宮苑作為行宮。
'45'以耀州為順義軍,延州為彰武軍,鄧州為威勝軍,晉州為建雄軍,安州為安遠軍;自餘藩鎮,皆復唐舊名。
'45'後唐帝把耀州改為順義軍,延州改為彰武軍,鄧州改為威勝軍,晉州改為建雄軍,安州改為安遠軍。其餘的潘鎮,都恢復了唐朝時的舊名稱。
'46'庚辰,御史臺奏:“朱溫篡逆,刪改本朝《律令格式》,悉收舊本焚之,今臺司及刑部、大理寺所用皆偽廷之法。聞定州敕庫獨有本朝《律令格式》具在,乞下本道錄進。”從之。
'46'庚辰(十一日),御史臺上奏說:“朱溫篡奪君位,刪改了本朝的《律令格式》,燒掉了舊的法律書,現在臺司及刑部、大理寺所用的全是偽朝的法律條文。聽說定州國庫裡儲存有完整的本朝《律令格式》,請求下令定州,讓他們抄錄一份送上。”後唐帝聽從了他的意見。
'47'李繼韜聞上滅梁,憂懼,不知所為,欲北走契丹,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