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首祭崔氏墓,殺掠其部眾殆盡。上喜,加仁軌鎮國大將軍,充五府大使,賜爵汝南郡公。韋后隔簾拜仁軌,以父事之。及韋后敗,仁軌以黨與誅。
'20'先前,韋玄貞被流放到欽州後去世,蠻人部落酋長寧承基兄弟前來相逼,要娶韋玄貞的女兒,他的妻子崔氏不同意把女兒嫁給寧承基,寧承基兄弟便殺了她,韋玄貞的四個兒子韋洵、韋浩、韋洞和韋也同時被殺。現在唐中宗命令廣州都督周仁軌率領兩萬人馬去征討寧承基兄弟,寧承基等人逃到海上,周仁軌率軍追擊,將他們斬首,並用砍下來的頭顱祭奠崔氏的墳墓,還幾乎將寧承基兄弟的部落殺戮搶掠一空。唐中宗對此十分滿意,加封周仁軌為鎮國大將軍,並派他充任廣、桂、邕、容、瓊五府大使,還賜予他汝南郡公的爵位。周仁軌入朝參見皇帝時,韋后隔著簾子對他行禮,像對待父親那樣對待他。等到後來韋后謀逆敗亡,周仁軌作為韋后的同黨而被殺。
'21'秋,七月,戊申,立衛王重俊為太子。太子性明果,而官屬率貴遊子弟,所為多不法;左庶子姚屢諫,不聽,,之弟也。
'21'秋季,七月,戊申(初七),唐中宗立衛王李重俊為太子。太子生性聰明果決,但太子的官屬都是王公貴族子弟,這些人平常所做的大多是違法的事情。左庶子姚屢次進諫,太子都不聽從他的勸告。姚,是姚的弟弟。
'22'丙寅,以李嶠為中書令。
'22'丙寅(二十五日),唐中宗任命李嶠為中書令。
'23'上將還西京,辛未,左散騎常侍李懷遠同中書門下三品,充東都留守。
'23'唐中宗即將回到西京長安,便於辛未(三十日)任命左散騎常侍李懷遠為同中書門下三品,充任東都留守。
'24'武三思陰令人疏皇后穢行,榜於天津橋,請加廢黜。上大怒,命御史大夫李承嘉窮核其事。承嘉奏言:“敬暉、桓彥範、張柬之、袁恕己、崔玄使人為之,雖雲廢后,實謀大逆,請族誅之。”三思又使安樂公主譖之於內,侍御史鄭言之於外,上命法司結竟。大理丞三原李朝隱奏稱:“暉等未經推鞫,不可遽就誅夷。”大理丞裴談奏稱:“暉等宜據制書處斬籍沒,不應更加推鞫。”上以暉等嘗賜鐵券,許以不死,乃長流暉於瓊州,彥範於州,柬之於瀧州,恕己於環州,玄於古州,子弟年十六以上,皆流嶺外。擢承嘉為金紫光祿大夫,進爵襄武郡公,談為刑部尚書;出李朝隱為聞喜令。
'24'武三思暗地裡派人分條列出韋后的骯贓行為,將這些文字張貼在東都洛陽的天津橋上,文中還請求中宗下詔廢黜韋后。唐中宗勃然大怒,下令御史大夫李承嘉徹底追查此事。李承嘉上奏說:“這些文字是敬暉、桓彥範、張柬之、袁恕己和崔玄派人書寫和張貼的,雖然上面所寫的只是請求廢黜皇后,但他們實際上是圖謀叛逆,請陛下允許將這五個人滅族。”武三思又指使安樂公主在宮中對五人橫加誣陷,還指使侍御史鄭在外朝對五人大加彈劾,唐中宗於是下令司法部門將他們結案判刑。大理丞三原人李朝隱上奏說:“敬暉等人還沒有經過詳細審訊,不能急於將他們處死。”大理丞裴談上奏說:“對敬暉等人應當按照皇帝的制命處以斬刑,沒收財產,不需要再經過審訊了。”唐中宗考慮到曾賜給敬暉等人鐵券,許諾過不對他們處以死刑,便下令對他們處以長期流刑,將敬暉流放到瓊州,將桓彥範流放到州,將張柬之流放到瀧州,將袁恕己流放到環州,將崔玄流放到古州,五人的子弟中凡十六歲以上的都流放到嶺外。中宗提升李承嘉為金紫光祿大夫,將其爵位晉升為襄武郡公,大理丞裴談也被提拔為刑部尚書,又將李朝隱外放為聞喜令。
三思又諷太子上表,請夷暉等三族;上不許。
武三思又暗示太子李重俊上表,請求將敬暉等人夷三族,唐中宗沒有同意。
中書舍人崔說三思曰:“暉等異日北歸,終為後患,不如遣使矯制殺之。”三思問誰可使者,薦大理正周利用。利用先為五王所惡,貶嘉州司馬,乃以利用攝右臺侍御史,奉使嶺外。比至,柬之、玄已死,遇彥範於貴州,令左右縛之,曳於竹槎之上,肉盡至骨,然後杖殺。得暉,而殺之。恕己素服黃金,利用逼之使飲野葛汁,盡數升不死,不勝毒憤,掊地,爪甲殆盡,仍捶殺之。利用還,擢拜御史中丞。薛季昶累貶儋州司馬,飲藥死。
中書舍人崔對武三思說:“日後如果敬暉等人又回到朝中,最終還是要成為禍患,您不如派使者詐稱皇帝的命令把他們殺掉。”武三思問他誰可以作使者去完成這一使命,崔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