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2 / 4)

小說:數字化生存 作者:青澀春天

傳送到每家每戶,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位元終究會慢慢地,在適當的時候,轉移到適當的通道上。如果我想看去年的超級盃賽,利用電話撥號方式來收看,最合乎邏輯(而不是等著看哪家電視臺會重播這場比賽)。賽完之後,超級盃賽一下子變成了檔案材料,因此適合的播放通道也就和現場轉播(“活”的資料)時截然不同。

每一種傳輸通道都有自己的一些反常之處。當你利用衛星把訊息從紐約傳送到倫敦的時候,訊息經過的距離只不過比從紐約用同樣辦法傳到鄰近的紐瓦克(Newark)多5英里。

因此,只要位於某個衛星涵蓋範圍之內,不管你是從麥迪遜大街打電話到同在紐約的公園大道還是遠從紐約時代廣場打電話到倫敦鬧市區的皮克迪裡廣場,通話的費用應該相同。

光纖同樣迫使我們重新思考傳輸位元的費用問題。當我們用一條光纜幹線在紐約和洛杉礬之間傳輸位元時,這種遠距離的光纜傳輸比起用郊區如毛細血管般密佈的電話網路傳輸來,究竟是更便宜,還是更昂貴,實在很難說。

在數字化世界裡,距離的意義越來越小。事實上,網際網路絡的使用者完全忘記了距離這回事。在網際網路絡上,似乎距離還往往起了反作用。與近距離的通訊物件相比,我常常更快地收到遠方的回信。由於時差的緣故,遠方的朋友可以在我晚上睡覺的時候回信,因此感覺上反而好像離得更近。

當我們把與網際網路絡相類似的傳輸系統用於大眾娛樂世界中時,地球就變成了單一的媒體機器。今天,裝了碟形衛星天線的人家已經可以超越地緣政治的界限,欣賞到各種各樣的節目。問題只在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種變化罷了。一網打盡全世界

無論在字面上還是實際運作上,推動變革的都將是網際網路絡。網際網路絡之所以吸引人,不只是因為它是一個遍及全球的大眾網路,而且也是因為它是在沒有設計師負責規劃的情況下,自然演變而成的,就好像烏合之眾般形成了今天的面貌。沒有人發號施令,但是到目前為止,它所有的部分都日漸進步,令人歎賞。

沒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人使用網際網路絡,因為,首先,它是一個網路的網路。截止到1994年10月,網際網路絡上已經擁有45000個以上的網路,400萬個以上的主處理器(每一季度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但是這些都不足以用來估計使用者的數目。很有可能其中的一部機器是通往,比如說,法國Minitel網的一個公共閘道器,因此突然之間,網際網路絡上又多了800萬個潛在的使用者。

在美國馬里蘭州(Mary1and)和義大利的波洛尼亞網際網路絡向所有居民開放,顯然這些人不見得都使用網際網路絡。但是在1994年,似乎有2000萬到3000萬人使用網際網路絡。我猜想到2000年時,將會有10億人入網。這種猜測部分的依據是,1994年第三季度網際網路絡的主機數增長得最快的國家依次是阿根廷、伊朗、秘魯、埃及、菲律賓、俄羅斯聯邦、斯洛維尼亞和印度尼西亞。在這3個月中,所有這些國家的增長率都超過100%。我們呢稱為“網路”的網際網路絡已不再為北美所獨享。在網際網路絡的所有主機中,世界其他地方的主機佔了35%,而這些地方恰恰是增長最快的地方。

3、便捷的聯絡僅僅數字化是不夠的

當你閱讀這頁文字的時候,你的眼睛和大腦不斷把這種印刷媒介轉換成你可以當作有意義的文字來處理和辨識的訊號。如果你想把這頁內容傳真出去,傳真機上的掃描器會繪製出一幅由一條條線組成的精細的圖形,並用0和1分別代表有墨跡和沒有墨跡的黑和白。這個數字化的圖形反映原件的逼真程度,完全要視掃描器的精細度而定。但是,無論你的傳真機掃描得多麼精確,傳真件最終也只是原件的複製影象罷了,它既不是字母,也不是單詞,而是畫素。

如果由電腦來詮釋這幅影象的內容,就必須經過一個和人閱讀時差不多的識別過程:先把小塊的畫素轉換成字母,然後再把字母拼成單詞,其中還包括了區分字母0和數字0、分辨出文字內容和手寫痕跡、搞清咖啡漬和圖解的不同,同時還要在充滿噪音(掃描和傳輸過程產生的干擾)的背景中明察秋毫。

一旦完成了這個工作,你的數字化檔案就不再是一幅影象,而是以字母形式出現、按一定結構組成的各種資料,通常都按“美國資訊互換標準程式碼”編成二進位制碼,再加上一些關於字型和版式的相關資料。傳真和ASCII碼之間的這種根本差異也存在於其他媒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