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字並非篆刻,而是手寫,字跡大氣而潦草,每一字收筆之處都有無窮韻味,不是書法大家絕寫不出這等字跡來。
陸鴻對書法亦有一些瞭解,知道很多時候從一個人的字跡上便能揣測出書寫之人的性格來,根據這封面上的字跡來看,留下這本書的人應是個昔年的劍仙李白式的人物。
他很快就知道了撰書之人的身份。
翻開封面,《返生決》的第一頁便寫著“計千秋”的名字。
“計千秋?上古大荒用劍名家,鯤鵬令計千秋?”,陸鴻心中不禁一動。
孫瑤臉上亦是有些許錯愕,她知道這本書既是藏在鯤魚腹中,那來歷定不尋常,只是怎麼也料想不到這本書竟是鯤鵬令計千秋所留。
在萬年之前的大荒,計千秋可是威震八荒**的大修士,沒有人知道他的身世,在西王母的蟠桃會上他初次入世便已懷有不世之劍法,絕世之根基,他以一口青鋒劍連敗五族八部落十一名高手,成為那一年崑崙山上最引人注目的客人,計千秋之名傳遍大荒,之後東海之戰,渤海之戰劍試天下,又先後收伏金翅鵬鳥和鯤魚得“鯤鵬令”之尊號,成為名副其實的大荒第一高手。
很多人都說大荒自黃帝飛昇以後計千秋是唯一一個能夠比肩前人的大劍修,也有人說計千秋的修為已不在當年的軒轅黃帝之下,乃是繼往開來,曠古絕今的大修士。
其後末法浩劫,屍鬼橫行,大荒各部無力抵擋,儒教死傷甚重,連儒教聖人也死於屍鬼之手,道教則另闢蹊徑,建立小六道以保各族香火,唯有計千秋借來道門十誅劍與屍鬼血戰到底,一直撐持到浩劫最後,縱觀其一生,受傷的次數屈指可數,末法浩劫之戰是其中之一。
浩劫之後的百年歲月裡是計千秋生命鼎盛之時,他雖性情浮浪,無心天下之時,常居於東海流波山,不理大荒之事,但大荒諸部落仍是奉他為天下共主。
但盛極而衰乃是天地規律,計千秋也不例外,他的一生波瀾壯闊,最終卻是死於情殺,中了巫族屍桀女的九煉毒王丹,最後不知所蹤。
於後世的許多年裡,計千秋都是一個極其顯赫的名字,但現在,知道他的人並不多,他的名字已經隨著屍鬼一起被人遺忘,更沒有人知道能讓他問鼎天下的究竟是何種劍法?何種神通?
“夔牛皮”,陸鴻道:“我想起來了,當日在中州,鹿鳴城與薛沉鴉決戰時我曾聽劍梟前輩說,巫族天女紫苑曾受命前往東海流波山取夔牛皮毛,不料修為不足,為計千秋前輩所救,之後才有了巫族的事,想來那時的大荒也只有計千秋前輩能獵殺夔牛這等兇獸了”,
“我早該想到的,用夔牛皮記錄功法,只有計千秋前輩才能做得到啊”,
孫瑤點了點頭,道:“那時的大荒還沒有篆刻的手藝,凡是書籍只能手抄,若是尋常書籍根本存不到現在,早就化成紙灰了,只有這夔牛皮製成的紙能儲存到現在,可是。。。。。。”,
她沒有說完,但陸鴻卻明白她的意思。
“但鯤兄並不是當年跟隨計千秋的鯤魚,他應是那隻鯤魚的子孫後代,他剛出生不過數年,這兩本書怎會在他的體內?”,
他看了看金鵬,又看了看鯤魚。
兩隻聖妖俱通人言,但卻無法解開他的疑竇,鵬鳥和鯤魚俱都出生不久,他們只擁有這幾年的記憶。
“罷了,日後若有機緣再追究這個問題吧,不管怎麼說這總是一個驚喜,只是,孫瑤,上古大荒,計千秋前輩所在的大虞王朝時代,有儒教嗎?”,
陸鴻問道。
孫瑤秀眉一凝,搖了搖頭道:“百家爭鳴是大荒時代終結後很多年才出現的,儒家也是那個時候才出現的,不過儒學最初是從巫,史,祝,卜中分化出來的,或許是後世之人將大荒時的巫稱為‘儒’也說不定。。。。。。不對”,
這麼說連她自己也覺得有些牽強,再回想時心中卻是赫然一動,這才發覺陸鴻這看似漫不經心的一問,包含的卻是一個巨大的謎團。
“關於末法浩劫的許多典籍都被燒掉了,關於屍鬼的恐怖記憶連同那個時代一起被人們遺忘,沒有人再記得計千秋前輩,沒有人記得曾經奮戰的先祖先賢,甚至連古道門都漸漸消失在了人們的記憶中,但大荒時的儒教卻在人們的記憶中根深蒂固,現在入門聖人轉世的訊息更是傳的沸沸揚揚,許多人都已趕往北域,聲勢遠比煉器宗的萬靈大陣浩大”,
“卻不知,是何等狂徒膽敢自稱大荒儒門先聖,連孔聖人都被他壓了一頭”,陸鴻不無嘲諷地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