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眼,杜如晦就笑了,不是為了內容笑的,而是為李牧寫的奏章發笑。
第一眼看上去,這奏章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大白話,沒有一點兒朝廷奏章的意思在裡面,倒是讓杜如晦想到了那些兵痞的老夥計。
因為程咬金那些老夥計寫的奏章,幾乎和李牧的一樣,只是李牧寫的奏章雖然字型不美,不過還能撮合著看下去的。
像是發現有趣是事情,笑著捻了捻鬍鬚,杜如晦自語的說道:“老夫到要看看,這位不走尋常路的子爵,寫的奏章到底是什麼內容。”
對於杜如晦來說,李牧還真的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勳貴,看看李牧做的事就看出來,一個敢和朝廷做生意的人。
而且還是和兵部做生意與戶部討價還價,可見是個膽大包天的傢伙,並且還將自己在長安的封地,換到遙遠的泉州之地。
那對於長安的貴族來說,可是相當於流放之地啊,而李牧卻主動的提了出來,杜如晦搖了搖頭,不知道這位歸化子爵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
想到這些的杜如晦,原本看奏章的笑臉凝固了下來,這裡面的內容太震驚了。
因為裡面提到了年產食用鹽幾百噸的事情,同樣也提到了,這奏章中的海雪鹽,李牧可以交給朝廷兩成的利潤。
這些還不至於讓杜如晦皺眉。
他在意的是海雪鹽的產量,在意的是這海雪鹽對軍隊的作用,作為兵部的大佬,杜如晦知道軍隊中是非常缺鹽的。
有些軍隊困難到連鹽都吃不上,只能使用那些醋布來給自己增加一些鹽分。
好一些的軍隊所食用的鹽,那也是褐鹽,什麼是褐鹽顧名思義,從字面上講那就是一種褐色的鹽。
這種鹽就是目前來說大唐所普遍食用的鹽,也是最劣質的鹽,這種鹽杜如晦是知道的,不可多食,多食則會導致腹瀉不止。
但是人不吃鹽,就沒有力氣,百姓還好說,軍隊就不行了,尤其那些處在邊防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