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做的目的依舊是不得已,你要說都是本國幼師還沒啥名氣,各位家長願意把孩子送進來嗎?社會風氣就這樣,光靠洪濤一個人也改變不了。
但他是鑽規則漏洞的大師,你們不是好這一口嘛,得嘞,咱就先給你們點甜頭嚐嚐。別急,等外國老師來了之後你們就知道啥叫國際化教育了,不讓你們孩子全變成小野人我就不姓洪。
到那時我看你們誰會說外國老師不好,說了也沒人搭理,這就是愚昧和盲從的結果。
一旦幼兒園的名氣大了,信譽有了,那就對不起了,外國僱員會逐年減少、中國幼師會逐漸增加。套路還是原來的套路,只不過實施者變了。
習慣一旦形成就不是誰能隨意改變的,這就和洪濤改變不了社會風氣是一個道理。
當然了,這個幼兒園的收費會很低,甚至比其它普通幼兒園還低,內部設施卻堪稱豪華。光是一個魏家大院就已經算得上王府級別了,要面積有面積,要花園有花園,要環境有環境,要安全有安全,不豪華都不對齊這座房子。
但這個幼兒園不用洪濤出一分錢,包括聘請外國教師的費用,全部由吉達的基金會支付。原因也很簡單,你別白得一座大院子啊,幼兒教育當然也算是慈善事業的一種,那你就出點血吧。
吉達對洪濤這個要求也答應的挺爽快,絲毫沒覺得為難。這是為啥呢?幾天之後洪濤就從黛安那裡得到了答案,合算吉達也是借花獻佛,她自己不花一分錢。【△網w ww.Ai Qu xs.】
所有幼兒園的裝置全部由慈善捐款購買,外國教師更絕了,他們都是聯合國的志願者,就算有工資也是由聯合國出。
真是小巫見大巫啊,此時洪濤覺得自己這點小腦筋真沒法和吉達她們比,人家只需要穿著漂亮衣服去晚會上動動嘴,小錢錢就嘩啦啦的飛過來了,不光送錢還送人,不要都不答應。自己殫心竭慮的算計了半天,結果都是無用功。
另一個需要感謝的就是楊薇,在修繕四合院的專案上,楊家和徐老太太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她們兩家人一個是透過官方渠道向上反映後海社群居民的居住環境急需修整問題,一個是高舉支援奧運會的旗幟,主動提出要為京城建設添磚加瓦,一內一外配合得無比嚴絲合縫。
再加上齊家和歐陽家給引薦的各級領導,這件事很快就找對了人,沒怎麼走彎路就批了下來。本來嘛,既能改善社群環境、又不用政府掏錢、還能算作任內政績,這種好事兒幹嘛要往外推呢。
當然了,這也全靠洪濤運籌帷幄,如果不知道哪一片幾年後要拆遷、哪一片不拆,這種投資就會成為大敗筆,搞不好還沒完工就得付之東流。
差不多從七月份開始,後海北岸時不時就有某座院落被一群工人扒成了平地,每天晚上都有裝載建築材料的大卡車穿梭,把一摞摞青磚、木料堆放到指定的位置。
洪濤每天依舊會晨跑,只是隊伍壯大了一些,連田思思帶劉備差不多有十多個孩子跟在他身後,年紀從五六歲到十歲都有。
這些孩子全是管委會轄區住戶的,既然幼兒園的審批工作已經進入了實質階段,洪濤也不打算永遠躲在背後指手畫腳,他要兼任體育老師一職。至於說幼兒園用不用配備專業的體育老師那就不管了,我說需要就需要!不服氣可以別來啊。
“以後這裡就是你們未來十幾年甚至一輩子生活的地方,大家都要發自內心的愛護,不僅僅是停留在嘴上,還得有實際行動。”
“從明天開始,每隔一天放學之後就由田思思同學帶隊上街義務勞動一小時,看到有這樣亂扔垃圾的人就好教育他們,讓他們把垃圾都撿回垃圾箱裡去。”
“如果你們父母對我的安排有意見,就讓他們來找我說明情況,但不許一聲不吭就不參加。田思思要做好考勤記錄,無故缺席活動達到三次者,我會上他家找他父母聊聊。”
光當體育老師洪濤還不滿足,誰說體育老師就不能進行德育了,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給孩子當做教材。
老祖宗不是說過嘛,言傳身教。正好有個路人把食物的包裝紙隨手扔到了地上,洪濤一看,得,機會來了,開講吧。
“現在你們一起去讓他把垃圾撿起來,馬上!”光講還不成,坐言立行,洪濤打算進行一次現場教育,看看這群孩子到底有沒有膽量去和一個成年人講理,會不會據理力爭。
“叔,他怕我們了,嘿嘿嘿……”試驗結果很成功,那個中年人剛開始還不以為意,瞪著眼嚇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