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萬物為芻狗。”
少年似乎沒察覺身後有人,待那老者開口,才驚覺身後站著一人,神色由驚轉喜,叫道:“師傅!”
那仙風道骨的老者自然是逍遙子,而那俊逸的少年便是已經長大成人的蒙靈雲。逍遙子不但武功卓越,震爍古今!琴棋書畫,醫卜星相,行兵佈陣,斗酒唱曲,行令猜謎,百家之學也是無所不會,無所不精。
蒙靈雲隨逍遙子學習十餘年,盡得他平生精髓,武功自不必說,百家雜學中更是以醫學、兵法為精。生女真十餘年來,各部之間征戰不斷。蒙靈雲隨著義兄完顏阿骨打也多次參與女真部落之間的征討、平叛,早將醫術、兵法實踐得熟之甚熟,只盼著有朝一日回到宋朝。能像先輩那樣為國為民,拋頭顱、灑熱血。
逍遙子也不應他,繼續蹬上巖尖。蒙靈雲不敢與逍遙子平列而站,自退後了兩步,才道:“師傅,這兒風大,咱們還是下去吧?”
逍遙子搖頭不語。蒙靈雲站在他身後,回想剛才他所說的那句話。隨即想起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原文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蒙靈雲想起自己小時候途徑雁門關,於是想當然的道:“天地不仁,生了萬物,又把萬物當芻狗來玩弄;君主不仁,視斯民如芻狗之賤,真是苦了天下百姓!”
“哈哈,”逍遙子郎聲笑道:“天地無所謂仁與不仁,並不是緣於仁愛萬物而孕育萬物,而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自然而歸於還滅。天地看待人和萬物都是一樣的,並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萬物特別差。天地視萬物與人平等,都是自然的,偶然,暫時,終歸還滅的芻狗而已。
只是人有人心,以人心自我私識,而認為天地有好生之德,因此發出天心仁愛的讚譽。如果天地有知,肯定會笑我輩痴語!”
蒙靈雲這才徹悟,“沒想自己跟隨師傅學習十年,原以為盡得他老人家精髓,今日一答,真是相形見拙。”
逍遙子接著道:“所以我們應該效仿天地之精神,心如天地,一切作為皆自然而然,不能強求。”
“徒兒必當謹記師傅教誨。”
“恩。”逍遙子恩了一聲,從石上走下,取出一支鐵簫遞給蒙靈雲,“這是我閒時所做,你自帶在身上,防身之用。”
蒙靈雲聽出逍遙子有話別之意,萬萬不敢接那支鐵簫,跪下道:“師傅,靈雲還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