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地幹活呢,就是我不繡花賺錢也得下地幹活,一樣的道理啊。”巧蘭覺得不能把孩子養的太嬌了,主要是咱家條件沒到那份上啊。
張氏嘆口氣,“我懂,我就是不忍心,行,聽你的,明兒就讓他們來跟春妮一起送貨。”
當下張氏就決定了下來。
第二日兩個小子認字過後就跟著張氏一起出攤了,幫著招呼客人,忙的時候端著托盤給碼頭工人們送飯,孩子嘴甜記性好,算賬從來不出錯,工人們倒也給個笑臉賞個臉吃你家的飯,生意果真比以前又好了一些,主要是三個孩子一起送飯,增加了人手,好多工人不用離開就可以吃到現成熱飯菜,都願意訂購張氏的飯。
碼頭的工頭牛大哥也很照顧張氏的生意,張氏經常多給一點,送幾個臘肉夾餅子表示一點心意,張氏和小玲子會做人,牛哥也很照顧。
雖然孩子們有點辛苦,但讀書的時候確實是更認真了,知道了賺錢的不易,心裡也就有哈數了,倒是跑來跑去聽人家聊天說八卦,漲了不少見識,奶奶說小孩子多跑跑對身體也好。
李青山和學文去縣裡的學堂打聽入學的事,巧蘭說要去就去最好的學堂,那裡的夫子水平不一樣,尤其是去出過秀才和舉人的夫子那裡學習,這錢花的才值得。
李青山聽了閨女的話也覺得有道理,找到一個很有名的學堂,是一個舉人開的,因為年紀大了,身體在考科舉的時候熬壞了,不能繼續考下去了,所以回來教書過日子了。
每個月的束脩是二兩銀子,比別家都要高一些,但他教出過三個童生,有一個據說考秀才也有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