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只見上面寫著這幾個字,“荷出水面硃筆點天文”,字跡工整娟秀,運筆靈動飄逸,先生一看忍不住拍案叫絕,這下聯對得極為工穩,不僅入情入理而且語境豪邁大氣,自有一種飄逸出塵之感,因此先生就對王喬說:“你就不要再瞞天過海了,這兩個下聯根本就不是你對的,我已知道是幼薇對的,你去把她叫來,”喬兒一陣臉紅,這種自欺欺人的把戲一旦揭穿,甚是羞愧,但也無可分辨了,趕緊逃也似地離開這裡並傳達了先生的話就獨自氣餒,幼薇聽說先生叫她心裡也一陣發慌,擔心先生會責怪自已和王喬合夥欺騙他,但也只能硬著頭皮去見先生,心裡砰砰直跳,象擂鼓一樣,難以平靜,慌亂地走到先生面前,期期艾艾地說“先生您找我?”先生說:“不錯,是我叫喬兒找你的,喬兒最近學業大有長進,似有高人指點,寫詩作對落筆生花,不知你是否知情?”聽到先生的話,幼薇面紅耳赤,口不能言,先生看到她的窘迫的樣子,寬慰地一笑,說:“你不必害羞,也不必心怵,我也理解你的難處,你只是出於無奈,礙於小姐的情面才這樣做的,我不怪你,但不知你來這裡之前是否進過私塾,受過教育?”幼薇說:“學生原本家境貧寒,沒錢進私學,只是家父生前零星的教了一些,認得幾個字而已,不是睜眼瞎就萬幸,哪敢指望有什麼才學,至於這些時間時常為小姐越庖代俎,誠如先生所言,實出無奈,只有硬著頭皮獻醜,先生不以我為輕薄,卻厚言寬慰,實令學生敬佩之餘,自感汗顏,”這一番說道言詞肯切,不亢不卑,有理有節,大方得體,先生自感驚訝,小小年紀卻如此的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辯,不由得先生不括目相看,從此後先生對她很是關心,授課時也時常照顧她,不圖她的錢,只是出於惜才。
自從幼薇得到了先生的賞識和在他的精心教導和幼薇自已的刻苦努力下,學業已是大有長進,不僅能吟詩作賦,而且對四書五經六易等等也造詣頗深,先生循循善誘,幼薇觸類旁通,對於經史子類的學問也能融會貫通,先生也甚以為榮,因先生是一個博學的人,一肚子的詩文和經書,幼薇也很是敬仰他,他的身體彷彿是一個貯藏知識的寶庫,而他的口就是一個播種機,播出的種子棵棵植入幼薇如飢似渴的心田裡生出燦爛的花朵和豐盈的果實,幼薇跟著他學習感到趣味無窮,她就象是一個海綿體不知疲倦地吸收菅養,在這些日子裡幼薇忘記了寄人籬下的苦澀,忘記了過去苦難和不幸,她的整個身心都撲在學習上,這種充實的日子過得很快,轉眼間她就是十歲了,雖然還是個孩子,渾身上下自有一種小荷才露塵塵角的純美的韻味了,加之知識的涵養使讓她顯得大方得體,舉止嫻淑,王喬也比之以前學習肯用功了,雖說學習比不上幼薇,但與她往日的學習成績都大有提高了,這也讓先生很高興,並且王喬小姐也長得像貌端正,她與幼薇的關係也較融洽,幼薇回到家裡也會幫著媽媽做些針繡女紅之類的事,只是有一件事令幼薇一直悶悶不樂,她從王喬的口中聽說先生不久就要離開了,聽到這個訊息,她心裡一陣發痛,這些年來先生對於她來說既是老師又是父親,他的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他的慷慨大度,無私奉獻的愛心,都深深地紮根在幼薇的心裡,儘管她很不忍離開自已的恩師,但是她也明白,遲早有一天老師還是會離開她們的,只是她不知道會這麼快,在她人生的旅途中,除了自已的父母,她感覺最親的就是先生了,雖然他對她一向嚴厲,但也絲毫不減她對他的敬意和愛戴,自已孤兒寡母的無依無靠,寄人籬下,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能夠遇上這樣的好先生不取一文而教給自已知識,不僅學有所成而且還能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這種大恩大德只有日後再報答了。但是無論如何先生走的時候我一定得去送送他。
方先生在教學之餘,沒有全然荒廢學業,總算略有所成,鄉試有幸得中舉人,有機會在地方當差,現在正等候朝庭的任命下達,不久就要離開這裡了,但對自己的倆個學生有些不捨,兩年來他們朝夕相處,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因此他臨走前,把幼薇和王喬召集一起,告訴他們自己要離開的訊息,他說:“雖然心裡也很捨不得她們,但是以後還有機會見面的,並說在我走後你們不要放棄學習,雖說女子讀書不能博取功名,但明白一些道理還是好的,學問是其次,關健是做人,讀書以明理,這才是讀書的真諦,人品不好,即使學問再高,也是無益於社會,終會害人害已,一定要嚴於律已,坦蕩為人,”先生說了很多,都是平日沒有說過的,幼薇聽了很受感動和啟發,最後先生說,我平日對你們管束甚嚴,一年四季除去假日外,你們都獨守寒窗,象關在蘢子內的鳥,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