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擊西之計,為防止宋老生出北門偷襲,李建成只是派手下大將薛萬徹帶著一萬軍隊前去支援李淵,自己也埋伏在北門,準備偷襲宋老生。
不提城外喊殺震天,血流成河,霍邑城中的宋老生看到南門的李世民和北門的李建成都紛紛撤軍支援李淵去了,以為自己計策見效的宋老生帶著養精蓄銳,被城外喊殺聲激起血氣的兩萬五千騎兵,從南門而出,繞道直奔東門,準備側襲夾擊李淵大軍。
在南山焦急等待的李世民終於等到宋老生帶騎兵出城,直奔東門。
李世民看到宋老生兩萬五千大軍氣勢洶洶,殺氣震天,知道如果襲其中軍,固然能把宋老生的騎兵留下,但自己能夠取勝與否,也是五五之數,所以李世民命令伏軍不動,準備等宋老生騎兵完全過去再從後掩殺。
李力聽到李世民的命令,心中讚歎,誰說李世民是沉穩無雙之人,沒有勝算從做最後決戰,看現在李世民的指揮意圖,分明是在賭博,而且還是勝面少的賭博,因為李世民一旦從後掩殺宋老生的騎兵,憑宋老生久經沙場的經驗,知道高速奔襲的騎兵很難列陣對付後面的伏兵,那時他唯一的勝算就是全力衝擊李淵的大陣,如果能破開李淵身前的防線,攻擊到李淵大陣,那時不論是擊斃李淵或者擊潰李淵軍隊,勝利就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如果不能破開李淵身前防線,那宋老生等到李世民伏兵殺到,就回天無力、束手待斃了。
果然,等宋老生全軍奔襲東門,李世民帶著伏兵從後掩殺過來時,宋老生看到李世民的伏兵,沒有絲毫停頓,直接驅馬前衝,帶著兩萬五千騎兵,猶如破閘洪流,衝向東門的戰場。
從南門到東門的戰場,將近十里的距離,宋老生的騎兵轉眼既至,但是剛到戰場,宋老生的騎兵就遇到花木蘭和王天鋒的嚴陣以待。
不論花木蘭的南陽軍,還是王天鋒的護油軍,在兩年的訓練裡,一直是當作防守部隊而訓練的,因為李力從來對這些軍隊的要求就是守住油區,所以沒有想過讓他們進行主動進攻的訓練。這些士兵經過兩年的防守訓練,再加上花木蘭這個戰陣宗師的指點,以及李力的奇思妙想,現在阻擊宋老生的一萬步卒,卻是對防守無比熟悉的老油條了,不管騎兵步兵,只要他們堅守,相同的人數下基本沒有可能擊破他們的防線。
直到李力從後面緊靠李世民看到花木蘭、王天鋒兩人的攔截圓陣,才明白李世民原來進行的並不是勝面太小的賭博,深知花木蘭和王天鋒防守能力的李世民,派他們前來阻擊宋老生,看來是早有預謀,精心準備過的啊!
李力看到花木蘭和王天鋒已經做好充分準備來阻擊宋老生了,我知道宋老生這個隋末高手死期到了。
如李力所料,宋老生的騎兵離圓陣尚遠,就見急衝在前的幾百騎兵身下馬匹前腿一歪,轟然倒地,馬背上的隋兵飛身前跌而出,被後面疾馳來不及躲避的騎兵踩做肉泥。
這段距離也是圓陣中的強力弓箭的射程之內,圓陣中三千弓弩手射出的弓箭,不停落在疾馳騎兵的身上,帶出一溜血珠同時,也帶走了騎兵的生命。
在短短不到一里的距離裡,宋老生的騎兵洪流就有將近六千人落馬而亡。
後面的追趕的李力心中暗笑,因為這些東西就是自己的奇思妙想之一的簡易陷馬坑,在陰雨剛休,道路還有些潮溼的情況下,只要把手中兵器往地上泥中一插,使勁向周圍擴散一轉,一個不深不大隻能陷馬蹄的陷馬坑就完成了,雖然殺傷力不強,但在密集騎兵衝鋒的時候,卻能利用後續騎兵的衝擊力,把落馬計程車兵和馬匹完全消滅,這不,緊靠這些簡易陷馬坑,宋老生就付出了六千人的帶價。
宋老生看到這種情況,氣的青筋崩出,眼珠子都快瞪出來的時候,花木蘭和王天鋒的狙擊圓陣,終於被宋老生的騎兵洪流正面撞擊上來了。
勇猛無懼的隋騎兵,在猛將宋老生的帶領下,無視圓陣前的重盾長矛,連人帶馬以生命的帶價撞開了圓陣一面的盾矛鐵壁,為身後的騎兵開出一條鮮血鋪成的道路。
花木蘭和王天鋒心知一萬步卒的圓陣根本難以擋住宋老生的騎兵,所以早有安排的他們放開陣勢,令宋老生的騎兵橫衝直撞衝過圓陣。
宋老生帶著騎兵剛衝過圓陣,早已等待一旁的殷開山帶著五千騎兵迎面疾馳衝鋒而來。
兩隊疾馳騎兵終於相撞,頓時血肉橫飛,漫天血雨。
在殷開山悍不畏死的拼死抵抗下,以及花木蘭和王天鋒的側面弓箭遠端支援下,宋老生的騎兵洪流終於被阻擋在了霍邑東門戰場的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