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佈從李閥晉陽起兵那一刻起,所有戰役戰死的將士,將在他們埋身的地方刻碑留名紀念的訊息一經傳出,李閥所有軍士欣喜若狂,滿城歡慶,不但剛投降的隋軍忠心事李閥,就連在霍邑戰敗流落的隋軍也紛紛返回霍邑,加入李閥義軍,從此李閥軍威更甚,軍容更為強大。
軍碑建成後,李世民更代表李淵在軍碑前祭奠一番,這番作為更奠定李世民在李閥軍中的威望。
第十九章 河東功略
…………………………………
李淵攻克霍邑後,收編霍邑殘餘隋軍,霍邑三將中的劉德威更是投降於李世民的右三軍。
經過戰後清點,霍邑東門一戰,李淵七萬義軍戰死一萬七千,重傷者四千,輕傷不計其數,其中以李淵中軍傷亡最重,一萬三千的傷亡都出自中軍。
宋老生六萬長安援兵,加上霍邑一萬守軍,經此役戰死三萬四千,重傷兩千,其餘三萬多軍隊盡降李淵義軍。
經過十天的修整,傷病盡復的李淵義軍乘勝沿河直下河東。
八月初,頂著炎炎烈日,李淵八萬義軍趕到龍門附近時,出使突厥結盟的劉文靜終於從突厥回來了,不但帶來突厥盟約,而且帶來突厥對李淵的支援,突厥大將康鞘利和始畢可汗之子龍捲風突利帶領突厥士卒兩千,軍馬一萬,趕來增援李淵。
李淵接到訊息,就在龍門安營紮寨,隆重接待了突厥前來支援的康鞘利將軍和突利。
這時,李淵在河東的舊屬任煥帶著手下七千士卒響應李淵的義軍,前來龍門投靠李淵。
任煥長期任職河東,對河東情況非常瞭解,為人又富有謀略,任煥對李淵建議說到:關中一帶現在起義軍蜂起,但是並沒有太大野心和實力的勢力存在,他們現在都在等待能讓他們依靠的強大勢力前來,如今李淵舉義旗,起義兵,大義在手,大事可成。就勸李淵渡河入關。
李淵聽從任煥的勸說,率三軍經過苦戰攻克河東重鎮臨汾。
佔領臨汾,李淵招降臨汾太守,名士陳叔達後,李淵派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左右三軍,兵分兩路攻打河東其他郡城。
在接下來的半個月裡,李建成攻下解良、蒲州二郡,帶兵駐紮河東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