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好事成雙,為愛鼓掌~(二合一)(2 / 3)

小說:華娛那年十八 作者:縱馬崑崙

16年將近千部!

也可以說,正是《英雄》的出現,將觀眾重新拉回到電影院中,重新對看電影產生興趣,重新對國產電影產生希望。

這些陸恆都瞭如指掌,所以陸恆才趕了這個風口,提前把《赤壁》弄出來。

但對於張義謀的感謝,陸恆表面上客氣,心裡多少有些不好意思:別人可能要感謝我,但你……到時候別罵我就行。

因為陸恆的《赤壁》,把國產大片的水準拔高到一個就算是《英雄》也比不上的高度,上映時間又在同年,觀眾難免不會對比。

雖然當年《英雄》口碑也不好,但畢竟是第一部,又有那麼大力度的推廣和宣傳,觀眾還都是抱著好奇的心態去一睹為快。

但現在……可就難說了。

除非老謀子看了自己的《赤壁》,做了一些調整也說不定,要是那樣的話還有救。

否則要是還按原來的版本,別說國內25億票房,能有15億票房估計就燒高香了。

當然,張義謀不是陸恆,不知道前世《英雄》的票房,當然也沒有具體的概念來對比,要不然知道25億被陸恆薅掉至少一億,心態不得崩掉才怪,還感謝……謝你妹!

不過陸恆作為前世來的人,而且前世這時候他也京飄了兩年,入行許久,對當年《英雄》上映的壯觀歷歷在目,直到行業都感謝他,無論上中下游。

華語電影的每一次改革都有老謀子的身影,並且每次都走在最前列接受“炮火”衝擊——

從最開始到國際上拿獎,同期的導演和後輩都在模仿他拍鄉土題材,沒人去在意票房,更看重個人榮譽的加身。

而到了02年,老謀子一個轉身,就去搞了《英雄》這麼一個大片。其實當時他也承擔了很多罵聲,不過主要是民眾,覺得他變了,不再是以前那個有藝術追求,變為開始向錢看的金謀子。

所以,拍《英雄》他也搭進了自己一些名聲——在行業這麼多年,他不可能不清楚藝術片導演轉行去拍商業片,肯定有很多非議,但他還是拍了。

其實如果沒有他這個轉變,內地電影市場肯定也會步了寶島和霓虹電影的後塵——國內的藝術片在國外屢屢獲獎,可在國內卻沒有市場,電影院接連倒閉,市場份額被好萊塢逐步蠶食。

陸恆說不清楚是他無意這麼做的,還是韓平等部門推動的,但這個功勞確實是他的。

可當年的公的那些知識人,以及某些歪屁股的媒體給老謀子的評價……大都是一片譴責之聲,抨擊他放棄了藝術理想,只為賺錢,屈服於權力和資本,甚至有些媒體人以批評張義謀來彰顯自己的個性。

在那之後,老謀子不斷地去觸碰大場面、群像的創作,對集體形象的一種藝術上的把握,一度成為他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的重要標籤。

包括他最擅長的“人海戰術”,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用人做背景板來展示權力和宏大,到奧運會開幕式時,呈現千人一面的表演,達到巔峰!

不過這既把他推向國師的位置,同時也被外界詬病,說他在造型設計等上面有某種偏執,喜歡這種大場面調調走不出來了等等。

而陸恆作為後來人,回過頭看他走過的每一步,其實都踩在時代發展的節點上:八十年代改開,90年代全民求知若渴、二十一世紀進入商品時代……

用一句老話形容,差不多是“識時務者為俊傑”,此處不是某些反派招降的“貶義”,而是順應時代的調整。

陸恆不知道未來會怎麼評價自己,但可能也會有人說:陸恆每一步都踩在時代的節點上!

當然陸恆肯定是因為先知,至於他們,有的是被時代選中的代言人,沒有張義謀也有李義謀,也有的人,是真的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才華。

開完會後,陸恆抱回來幾個沉甸甸的牌子,讓徐坤放車上後,陸恆讓他隨後安排去掛公司門口,讓他飯後再來接自己,而陸恆,再次被他們簇擁著去了宴會廳。

眾星捧月的成就感的確很美妙,但陸恆頭腦依然清醒,自己不過是多了一些記憶,再加上前世有這個行業的經驗,否則缺一個也達不到現在的高度,所以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真讓他原創電影還是夠嗆,但把那些爛路走順,還是可以的。

飯後,韓平讓陸恆去他辦公室坐坐,喝點茶醒酒。

韓平一邊泡茶一邊揚了揚茶葉盒:“這還是你送我的。”

“還沒喝完呢?”陸恆好笑道。

“這才幾月,穀雨到現在也沒多久,你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