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部分(2 / 4)

解釋的通)。

所謂“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宇’之大,廣袤無垠,‘宙’之大,無窮無盡。即便是社會發展至今,人類已然進入太空時代,可對於自然界的認知依就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

遠古時代,人們對大自然幾乎是一無所知。每每下雨刮風、電閃雷鳴之際,人們既驚懼且困惑,而且各種天災又時常給人們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為了幫助人們解惑,兼且教導人們如何趨利避害,太昊上察諸天星辰,中觀飛禽走獸,下探山川河嶽,並結合燧人氏夫人玄女所創的《八索準繩圭表紀曆》,另外加上太昊轉世之際殘存的一些知識,歷時數十載,太昊終於寫下了人類歷史上 第一部 鴻篇鉅著,《山墳·連山易》。

由於,此時尚無紙帛、竹簡等物,太昊的這篇鉅著是刻在泥板(當然,也可能是陶板或者石板,這裡取泥板)之上的,以土為文,故曰“墳”。

總結了燧人氏時代的結繩記事之法,以及燧人氏之後的各種文字元號,這部鉅著以上古文字所著,共計八萬餘字,是中國有史可考的第一本經書(《三墳》之名最早現於《左傳·昭公十二年傳》,後約略毀於始皇帝的焚書坑,今存疑宋人偽作),也是最早的以二進位制的排列組合來解釋各種天象、推測吉凶禍福的經書。

《連山易》首次提出了八卦之說,雖與今存的八卦有著極大的差別,但毫無疑問,八卦的首創,卻是出自《連山易》。

《連山易》的出現,標誌著人類的 第一部 經書正式誕生,一時之間天地異變、風雷湧動、鬼神皆驚。

待到太昊將最後一筆落下,卻驀地雲開天晴、碧空一片。

著書立說的功德降下後,又有更大的一片功德降下,卻是太昊功德圓滿,證得地皇階位。

在功德的刺激下,太昊法力暴漲,一路高歌猛進。而人類的身體已然難以承受如此龐大劇烈的法力,不覺之間,太昊現出了天蛇真身,隨著化龍訣的不斷運轉,太昊體表金光越來越濃,鱗甲漸漸全都化為金色,頭頂原本只是一點點的龍角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生長,不過半日,便完全化為龍角。

至此,太昊的化龍訣終於修至圓滿之境,化為九爪金龍之身。

而感恩於太昊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傑出貢獻,太昊被尊為“人文之祖”,由於其龍蛇之身,遂稱“龍師”,而人類也就此自稱為“龍的傳人”。

第二百七十八章 雙喜臨門

“恭喜兄長神功大成!”虛空傳來了一個清脆的聲音。

“呃?”太昊一驚,猛抬頭,卻見一男一女攜手而來,而這二人身後,叉叉丫丫地還跟了數千的各式妖怪。

驀地一股龐大的資訊憑空而現,直衝擊得伏羲頭暈眼花,半晌,猛地晃了晃頭太昊方才恢復清醒。

“青兒小妹?”太昊語氣有點兒猶豫,顯然,對著事兒不大確定。

“嗯!”對面那漂亮得一塌糊塗的貴婦狀女子重重地點了點頭。

原來,來者非是別人,正是李宅男與青兒小丫頭。

“恭喜兄長完整地尋回前世記憶、修成金龍真身,並證得地皇位階!”一旁,李宅男拱手道賀著。

“卻是多虧了小妹庇佑和通天妹夫的照顧!伏羲在此多謝了”瞟了自己妹妹青兒和那個便宜妹夫李通天一眼。雖是雙喜臨門,可太昊,嗯,也就是伏羲的轉世,卻是沒有多大的喜悅之情。

原來,當初,伏羲修煉化龍訣小成後,便出發去東海以及洪荒東部地界,為龍族調解人民內部矛盾去了。

這過程雖然異常的堅苦漫長,可憑著伏羲堪稱強悍的法力以及巨大的親和力,又經歷了好長時間的鬥智鬥力,加之,又還是打著龍族前族長青龍的旗號,伏羲還是很順利完成了對龍族的整合工作。雖然不知私下如何,可至少,明面之上,龍族內部已經一團河蟹了。

此,伏羲算是完成了青龍母龍交給的任務,自青龍母龍那兒獲得了完整版的化龍訣。

初獲神功,伏羲便覓地潛修,打算一舉斬去上屍,突破至三十四重天之境。

願望是美好滴,現實是殘酷地。

也怪伏羲自己不會選地方,放著好好的洞天福地不去,偏偏選了雷澤。這地方,雷元素異常的活躍。當伏羲神功小成,即將褪去蛇皮,化出蛟龍之身之際,終於引來了天劫。

原本,這化龍訣強行以非龍之身化龍,就是物種的跨越式進化,是要度化形劫滴,再加上修為上的突破,連帶這還有修行劫。二劫合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