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是一項宏偉的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蓄調兼施,綜合利用,統籌兼顧,南北兩利,以有濟無,以多補少,使水盡其用,地盡其利。
然而,這個專案非是能一蹴而就的。後世從□□提出初步概念到有這個大概的方針就花了幾年。然後考察地形,從五十多條線路中選取了最佳的三條最為支線。也耗費了不短的時間,接著才是施工。
如今,方針有了,路線林寧是知道的,即便不知道,也還可以從系統購買南水北調工程路線圖。
格物院歷經數年,從最初的步步受阻到現在已培養出了第一批新秀。讓林寧欣喜的是,這批新秀有那麼幾位資質天賦極佳。
林寧一到格物院,便讓人將土木系,水利系,建築系的幾位花大價錢請過來的當代大家和高材生聚集在一起,將這個設想說出來。他們除了最初的驚愕之外,很快變成了興奮。
緊接著團隊出來了。再然後,經過林寧改造的圖紙所繪的初步路線,大家決定,水利系先去考察這三條聯絡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的三大縱線。
對於水利系居然質疑自己提出的路線方案,林寧非但不怒,反而很驚喜。他不需要只會被動的接受他的思想,而不會思考的機器人。他需要的人才必須要有自己的主見。越是爭論,越是質疑,求證後越能出真知。
況且這些思想路線,林寧也是借用了後世的,然而時移世易,這些東西是否全部適用於現在也確實還需要自己考察過才能知道。
水利系的初步行動確定,然後便是土木與建築。兩方人馬彙集在一起,首先要解決的便是材料。
想要實行南水北調,需得建造水壩,水庫,蓄水池。而北方部分地區可能存在凍土情況。如何防凍保溫?水庫等的建造用材呢?南水北調這些線路的用材呢?
這麼大的工程,難道是挖幾條道就能解決的?絕不可能!
所以,混凝土!水泥!必不可少!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碎石,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他幾樣都是現有的,除了水泥。只要解決了水泥,混凝土自然就有了。
而水泥的配方也非常簡單,即使不借助系統查詢,林寧也知道,不過是石灰石,粘土,鐵礦粉三樣混合鍛造出熟料之後,混入石膏磨細,按比例混合。
最困難的,不過就是這個鍛造!
水泥的種類有很多種,而即便是最普通的矽酸鹽水泥也至少需要幾百上千高溫度的鍛造。而以現在的爐窯,恐怕達不到這樣的溫度。
林寧這時才發現,他一時興起想要弄出來的偉大工程,其實問題重重,這還只是目前最初步問題他所想到的,後期還不知道會遇到多少。
有問題不怕,解決問題,迎難而上!
這些年,格物院也不是廢的。水泥,混凝土這類的東西,林寧早同人就說過,只是實驗室一直沒有系統的研究。林寧直接將後世的立窯,迴轉窯拿出來。他有錢任性,直接拍板,從現在開始,實驗室的主要人物就是這個!咱們一個個來試!
王仁對林寧想出點新花樣就風風火火住到格物院去,和一堆男人沒日沒夜地實驗已經見慣不怪了。可這架勢卻當真是嚇住了徒明遠。尤其這個專案的想法實在太驚人。
徒明遠往格物院轉了一圈,對各種橋樑模型,建築模型,以及比軍中還會精細的水庫大壩繪圖和沙盤水流演繹歎為觀止。
雖然還有很多實驗室的道具不論從名字和功效來說,他都聽得莫名其妙,但是,這不妨礙他理解了這些東西成功的可能性,更加明白了成功後的巨大利益。
林寧一頭栽進去,自那日之後就閉門不出,一心和格物院的人一起研究窯子和水泥。全然不知金陵已經被徒明遠鬧翻了天。
所謂的“大水沖走了米糧”不過是藉口,乃是知府,糧運使司連同吳家孟家一起,藉助這次天災做了手腳。米糧毀了小半,剩下大半成了吳家孟家的私有之物,以兩傢俬人名義高價賣出。然後幾方分贓。
好一筆無本萬利的買賣!
徒明遠找出了人證物證。吳家孟家抄家,涉嫌當家全部誅殺。知府和糧運使司革去官職,押送回京由皇上處置。
讓人氣憤的是,沒能抓到甄家的把柄。並且徒明遠這方還沒有回京,知府和糧運使司接連自盡……
人證就此死絕,甄家果真是好手段!
徒明遠陰沉了好幾日的臉,最終只能無奈回京,卻在回京前,再來了一次格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