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的各項情況。因此,侯爺必須入京。”
說話的人名叫蘇三。是當時徒明遠從工部拉過來的十個人之一,也是徒明遠的心腹。
林寧倒覺得蘇三想多了,他雖然這些年幽居江南,不入京都,卻並非是不願入京都,也更加沒想過在他提出南水北調這種事之後,還能不入京都。
“水利系那邊,當初王爺也派了人去協助。如今五個月過去,那邊傳來訊息已經考察的太不多了,他們已經收拾東西回程,不過會直接往京城去。”
林寧一愣,只聽蘇三接著道:“王爺求來一封聖旨,從明年開始,格物院每期畢業的優秀學子,朝廷會擇前三招入工部,授七品之銜。”
七品高嗎?不算。可說不高嗎?這也不好說。
需知便是科舉入仕,除了前幾名入翰林能授予七品之銜外,其他的可不一定。後面的有些外任為縣丞,不過八品。
再有,前些年大家不知格物院為何物,後來知曉後也覺得是上不得檯面的東西。這幾年的學子,其中不少都是貧困家庭出身或是孤兒,來混個吃住的。如今可好,格物院照樣能當官,只要你成績夠好。這怎麼能不讓人歡喜?
林寧看著蘇三,如此看來,不是蘇三想多了,而是他想少了。
這一連串的舉措,徒明遠是想將格物院納為皇家人才培養所,加深格物院和皇家的聯絡,削弱林寧個人的影響,抬高格物院學子對仕途的熱情,對皇家的忠誠。
林寧一笑,他並不在意這些。相對而言,有了皇家的支援,格物院的社會地位會太高,待得格物院出來的人才慢慢在朝廷嶄露頭角,人人看到了格物院不亞於清華園的力量,到時候將二者合併也好,或者,提出新的囊括各系的大學理念,讓後人再建也好,都算是完成了他的初心。
不過,這次入京,倒不是林寧一個人,而是舉家入京。
一則謝霖與王熙鳳的婚事得辦了。二來,左右現在已經到了冬天,雖然皇上那邊旨意下來,卻也給了他恩旨,可年後上京。那時,再有一年便是又一次春闈,王仁是需要參加的。早些上京也好。
只是林誼今年四月才及笄,若不是皇上暗中示意,林如海和賈敏是想留她到十七歲的。如今十五便出嫁,兩人好不捨得,本來還安慰自己揚州距離金陵並不算遠,誰知這會兒就要跟了王仁京裡去,心裡難免不好受。
林寧讓王仁帶林誼回揚州住了段時日,也算是一種慰藉。
正月初七,宜出行。林寧攜妻兒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