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
林寧提筆一一寫下“輿圖”“圖書館”“玻璃”等等字樣。然後撐著下巴仔細思索。
輿圖?
薛家沒有軍事方面的經歷和人才,薛家包括原主薛嶺都沒有和這方面接觸過,賈赦尚且有個賈代善可以拿出來背鍋。薛家沒有。
這個不行,劃掉!
圖書館?
就和林譯當年的想法一樣,如果要靠這個出名,除非你自身已經有強大的名聲來輔佐。否則,無用。
不行,劃掉!
玻璃?
玻璃盈利雖大,卻也不過前幾年,後頭的生意不會太好。而且這種東西對於上位者,乃至士族的眼裡來說,都只是攬錢的法子,對比與國民之貢獻,不足以封爵。
不行,劃掉!
……
沒多久,林寧就發現,滿滿地一張紙全部被她否決了。可是薛家的爵位一定要啊。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就薛家沒有爵位,地位本就低一些,如今尚且有龐大的商業體系和各大姻親利益關係相支撐。在等幾年呢?
薛嶺想要重振門楣,她必須想辦法讓薛家更上一層樓。
林寧隨手撿了塊糕點塞進嘴裡,突然感嘆,其實她想事情的時候,更喜歡吃薯條沾番茄醬。
哦?薯條?
對!土豆和紅薯!尼瑪,這是利國利民的作物!每畝產量過千,有了這兩樣東西,可以大大改善國民溫飽情況,更加可以在災年發揮有利的作用。
但是,首先需要找到這兩樣東西。如今大魏未曾禁海,但是海上盜匪猖獗,海上貿易的利潤大,但是風險也大。薛家有一艘海船,但是,並不常出海。因為薛家在本土的經營發展不錯,不必靠這樣的風險來欖財。前幾年出過一次海,運回來的都是一些西洋鏡啊望遠鏡啊之類的玩意兒,沒有食物。
雖然風險高,但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薛家不差這個錢。林寧埋頭,花了一兩個時辰將計劃書做出來,將薛松叫進來,把資料交給他。
薛松有些詫異,“老爺打算重新規整海船?”
林寧點頭,見薛松面露擔憂言道:“我知道海上風險大。所以,這次出海,海船的檢修必須精細。除必要採購人員外,還需配備三十個水手。都要好手。所有人員全憑自願。你可以將這個發放下去,有意者可到你這個來報名。也不一定非得是自家人。當然咱們自己家裡的,或者自家鋪子裡的有優先權。”
“報名者的資料,你需得查清楚,把好關,我可不要什麼亂七八糟的都能到我的船上來。但凡應選成功的,立即給付家裡二十兩銀子。出海後,每人每月也是二十兩紋銀。平安歸來者,額外給一百兩賞賜。若不幸遇難,薛家會給其家屬五百兩銀子的安葬費,並且家中子女可有一人到薛家鋪子裡做事。若是無子女的,可安排其遺孀。若未曾娶妻的,可安排父母或兄弟姐妹。”
二十兩銀子足夠如今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花費。出海一趟一般最多半年。一趟加上賞賜就能得二百多兩,足夠買地建房了。而即便死了,家人也有依靠。
這待遇,放在現在來說,著實不可謂不豐厚。這般重利之下,多得是人會來賭一把。報名的人必然不會少,更甚者恐怕會有人單純看著應選成功就能有的那二十兩來應聘,等拿到錢就逃。
薛松終於明白,這等除非實在走投無路,尋常沒什麼人願意去的買賣,為何林寧先說讓他將所有報名者查探清楚,半點不擔心這事會黃。
不過,薛松神色一凜,要想在薛家眼皮子底下坑薛家的錢,也得他有這個本事。
“還有需要一名管事的。你也用點心,好好選選。當然,咱們自家這些鋪子裡的二等以上的管事都可以來應聘。待遇在其他人身上翻一倍。另外,平安歸來後,海船出售的利益,我許他一成。”
薛鬆手一抖,別看這隻有一成,但海上貿易誰都知道是個來錢的買賣,其中利潤之豐厚讓人大跌眼鏡。這一成足夠讓人成為一地鄉紳了。
薛松連連點頭,卻看著林寧這些資料最底下的幾張圖有些莫名其妙,“老爺,這些都是?”
“這些是我以前不知道從那本古書裡面見過的東西。都是可以吃的。古書記載,這些東西種植在西洋,乃是西洋人尋常吃的東西。我依照記憶將他們都畫了出來。這次出海,讓人重點尋這些東西,每樣也不需要很多。需要的量我也都有標明。若是能將這些東西找到,每尋到一樣,我額外賞賜一萬兩。尋到之人得一千兩,其他全船的人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