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安平王死後,安平王妃於氏被安置在宮中養胎。
說是安置,實則是軟禁。
顧莞寧素來說話算話,既答應為蕭啟留下子嗣,自不會再對於氏下手。也因此,於氏這些日子住在宮中,除了人身不得自由外,衣食並未受苛待。
於氏知道安平王的死訊後,一直驚恐不安,食量驟減。有宮女來稟報,顧莞寧未曾放在心上。
沒想到,於氏竟輕生尋死。
就這麼輕飄飄的死了。
顧莞寧踏進寢宮,立刻有兩個面色倉惶的宮女上前跪下:“奴婢見過皇后娘娘。”
這兩個宮女,都是特意指派到於氏身邊,有監視看顧之責。於氏突然身死,她們兩人自是驚恐不已。此時跪在顧莞寧面前,身子俱都顫抖不已,面色煞白。
顧莞寧冷冷地掃過兩人驚懼的臉孔:“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中一個身量高一些的宮女顫巍巍地說道:“安平王妃這些日子一直茶飯不思,時常做噩夢,精神萎靡不振。有時一天都不說一句話。早上也越起越遲。”
“奴婢們想著,今日難得安平王妃睡得安穩,便未敲門驚擾。沒想到,等來等去,門裡一直沒動靜。”
“奴婢們這才大著膽子敲了門。敲了許久,也沒人回應。這才知道不妙,壯著膽子敲了門……”
開門之後,看到的卻是於氏冰冷僵硬的臉孔。
於氏的臉邊,還放著一些散碎的金子。
吞金自盡,一屍兩命。
兩人被嚇得魂飛魄散,立刻讓人送信到椒房殿和慈寧宮。
於氏的屍首還在原處,無人敢動。
顧莞寧走上前,目光掃過於氏沒了呼吸的臉。
那張清秀得近乎寡淡的臉孔上,並無死亡的恐懼,十分平靜。可見於氏死意堅定,以死為解脫。
顧莞寧心裡沒什麼唏噓或惋惜。
生死是自己選的,於氏想死,死得其所。只可憐她肚中的孩子,未見天日,便已隨親孃奔赴黃泉。
於氏到了黃泉之下和蕭啟重聚,不知蕭啟會是何等憤怒!他臨死前最大的願望,便是留下子嗣。可惜於氏不夠堅強,也無勇氣面對這一切和未來的生活……
門口響起閔太后匆忙的腳步聲。
“莞寧,”閔太后快步走上前來,先迅速掃了氣絕身亡的於氏一眼,忍不住皺了眉頭,恨恨地說道:“這個於氏,竟在宮中尋死自盡。這要是傳出去,只怕那些無事生非的小人,又要在背地裡亂嚼舌根了。”
安平王和丹陽公主一死,顧莞寧這個中宮皇后的名聲已經大大受損。現在於氏又是一屍兩命,不知要傳出多少不利顧莞寧的謠言。
顧莞寧倒是頗為鎮定坦然:“我問心無愧,別人說什麼,與我何干。”
閔太后緊緊擰起的眉頭,稍稍舒展:“罷了,死都死了,現在說什麼都遲了。讓人好生將她安葬了吧!”
死了也好。原本不忍對一個孕婦動手,才留了於氏性命。
她自己尋死,也怪不得別人。
……
不出所料,於氏的死訊一傳出宮外,頓時又引起一陣非議猜測。
在眾人看來,這定然是顧皇后斬草除根。對一個身懷六甲的婦人動手,委實太過狠毒。
之前死的是女婿,於御史忍氣吞聲不敢出頭。現在死的是他嫡親的女兒,他總該義憤上奏摺了吧!
眾人翹首期盼,等著看熱鬧。卻未想到,於御史直接告了病,根本未曾露面見人,更不用說上什麼奏摺了。
簡直是膽都被嚇破了!真是個慫得不能再慫的慫貨!
眾人一邊鄙夷不屑,一邊繼續等著看熱鬧。
可等來等去,根本就沒人吭聲。宮內也是一片風平浪靜。
倒是閔太后召普濟寺高僧慧平大師進宮做法事一事,又引來了眾人的注意。
慧平大師精通佛法,又擅於醫術,後來做了普濟寺的方丈,聲名遠播。京城裡有許多信奉佛法的貴族女眷,都是慧平大師的信徒。
閔太后近年來信佛之心頗為虔誠,宮中又不太平,屢屢出人命。讓慧平大師做法事,倒也合乎情理。
也有不少人在暗中猜測,閔太后此舉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藉著做法事的名義宣召慧平大師進宮,實則是為了替天子看診。
天子病症到底如何,就連朝中重臣們也不清楚。也怪不得眾人議論紛紛。
……
閔太后確實存了這份